(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第七十篇:五常致大论

第七十篇:五常致大论
  黄帝问曰:太虚寥廓,五运回薄,盛衰不同,损益相从,愿闻平气,何如而名,何如而纪也?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      帝曰:其不及奈何?岐伯曰: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流。      帝曰:太过何谓?岐伯曰: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      帝曰:三气之纪,愿闻其候。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敷和之纪,木德周……继续阅读 »

adminlele 12个月前 (04-10) 897浏览 0评论 2个赞

第八十一篇:解精微论

第八十一篇:解精微论
  黄帝在明堂,雷公请曰:臣授业传之,行教以经论,从容形法,阴阳刺灸,汤液所滋,行治有贤不肖,未必能十全。若先言悲哀喜怒,燥湿寒暑,阴阳妇女,请问其所以然者。卑贱富贵,人之形体所从,群下通使,临事以适道术,谨闻命矣。请问有(上免下免)愚仆漏之问,不在经者,欲闻其状。帝曰:大矣。      公请问: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其故何也?帝曰:在经有也。      复问:不知水所从生,涕所从出也。帝曰:若问此者……继续阅读 »

adminlele 12个月前 (04-10) 141浏览 0评论 0个赞

第八十篇:方盛衰论

第八十篇:方盛衰论
  雷公请问:气之多少,何者为逆,何者为从?黄帝答曰:阳从左,阴从右,老从上,少从下,是以春夏归阳为生,归秋冬为死,反之则归秋冬为生,是以气多少,逆皆为厥。      问曰:有余者厥耶?答曰:一上不下,寒厥到膝,少者秋冬死,老者秋冬生,气上不下,头痛巅疾,求阳不得,求阴不审,五部隔无征,若居旷野,若伏空室,绵绵乎属不满日。      是以少气之厥,令人妄梦,其极至迷。三阳绝,三阴微,是为少气。     ……继续阅读 »

adminlele 12个月前 (04-10) 164浏览 0评论 0个赞

第七十九篇:阴阳类论

第七十九篇:阴阳类论
  孟春始至,黄帝燕坐临观八极,正八风之气,而问雷公曰:阴阳之类,经脉之道,五中所主,何脏最贵。雷公对曰:春甲乙青,中主肝,治七十二日,是脉之主时,臣以其脏最贵。      帝曰:却念上下经,阴阳从容,子所言贵,最其下也。      雷公至斋七日,旦复侍坐。帝曰: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此知五脏终始。三阳为表,二阴为里,一阴至绝,作朔晦,却具合以正其理。      雷公曰:受业未能明?帝曰:所谓……继续阅读 »

adminlele 12个月前 (04-10) 147浏览 0评论 0个赞

第六十篇:骨空论

第六十篇:骨空论
  黄帝问曰:余闻风者,百病之始也。以针治之奈何?      岐伯对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      大风颈项痛,刺风府,风府在上椎。      大风汗出,灸譩譆,譩譆在背下侠脊傍三寸所,压之令病人呼譩譆,譩譆应手。      从风憎风,刺眉头。      失枕在肩,上横骨间。      折使榆臂齐肘正灸脊中。      眇……继续阅读 »

adminlele 12个月前 (04-10) 167浏览 0评论 0个赞

第七十八篇:征四失论

第七十八篇:征四失论
  黄帝在明堂,雷公侍坐。黄帝曰:夫子所通书,受事众多矣。试言得失之意,所以得之,所以失之。雷公对曰:循经受业,皆言十全,其时有过失者,请闻其事解也。      帝曰:子年少,智未及邪,将言以杂合耶。夫经脉十二、络脉三百六十五,此皆人之所明知,工之所循用也。所以不十全者。精神不专,志意不理,外内相失,故时疑殆。      诊不知阴阳逆从之理,此治之一失矣。      受师不卒,妄作杂术,谬言为道,更名自……继续阅读 »

adminlele 12个月前 (04-10) 159浏览 0评论 0个赞

第五十九篇:气府论

第五十九篇:气府论
  足太阳脉气所发者,七十八穴。      两眉头各一。      入发至项三寸半傍五,相去三寸。      其浮气在皮中者,凡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      项中大筋两旁,各一。      风府两旁,各一。      侠背以下至尻尾二十一节,十五间各一,五脏之俞各五,六腑之俞各六。      委中以下至足小趾旁,各六俞。      足少阳脉气所发者,六十二穴,两角上各二。  ……继续阅读 »

adminlele 12个月前 (04-10) 141浏览 0评论 0个赞

第六十九篇:气交变大论

第六十九篇:气交变大论
  黄帝问曰:五运更治,上应天期,阴阳往复,寒暑迎随,真邪相薄,内外分离,六经波荡,五气倾移,太过不及,专胜兼并,愿言其始,而有常名,可得闻乎?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是明道也。此上帝所贵,先师传之,臣虽不敏,往闻其旨。      帝曰:余闻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余诚菲德,未足以受至道;然而众子哀其不终,愿夫子保于无穷,流于无极,余司其事,则而行之,奈何?     ……继续阅读 »

adminlele 12个月前 (04-10) 154浏览 0评论 0个赞

第六十八篇:六微旨大论

第六十八篇:六微旨大论
  黄帝问曰:呜呼,远哉!天之道也,如迎浮云,若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极。夫子数言谨奉天道,余闻而藏之,心私异之,不知其所谓也?愿夫子溢志尽言其事,令终不灭,久而不绝,天之道,可得闻乎?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明乎哉问!天之道也,此因天之序,盛衰之时也。      帝曰:愿闻天道六六之节,盛衰何也?      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纪。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继续阅读 »

adminlele 12个月前 (04-10) 139浏览 0评论 0个赞

第七十七篇:疏五过论

第七十七篇:疏五过论
  黄帝曰:呜呼远哉!闵闵乎若视深渊,若迎浮云,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际,圣人之术,为万民式,论裁志意,必有法则,循经守数,按循医事,为万民副。故事有五过四德,汝知之乎?      雷公避席再拜曰:臣年幼小,蒙愚以惑,不闻五过与四德,比类形名,虚引其经,心无所对。      帝曰: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贪,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医工诊之,不在脏腑,不变躯形……继续阅读 »

adminlele 12个月前 (04-10) 183浏览 0评论 0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