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杂病 论“血浊”与“治未病”

内科疾病 adminlele 2年前 (2022-06-01) 199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一、血浊的内涵

血浊”二字,首见于《灵枢·逆顺肥瘦》,其文曰:“刺壮士真骨,坚肉缓节监监然,此人重则气涩血浊。”张志聪注云:“其人重浊,则气涩血浊。”可见,此处“血浊”有血液浑而不清之义。后世医家多有将“痰浊”、“湿浊”、“秽浊”、“浊毒”等并称者,而对“血浊”的论述则较少,仅散见于某些古代医学文献。笔者在拙著《脑血辨证》中将“血浊”的概念重新提出,并赋予了新的内涵。

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循脉而周流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为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提供营养物质。血的异常在疾病发生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浊,其义有三:一是浑浊,与“清”相对。《老子》云:“浑兮其若浊。”《楚辞·渔父》云:“沧浪之水浊兮。”二是混乱,《吕氏春秋·振乱》云:“当今之世浊甚矣。”三是星名,《尔雅·释天》云:“浊谓之毕。”即“毕宿”。第三种含义当然与血浊的概念毫无牵涉。因此,血浊是血的浑浊或者混乱。浑浊是血的物质构成发生了变化,混乱是血的循行发生了紊乱。也就是说,血浊是指血液受体内外各种致病因素影响,失却其清纯状态或丧失其循行规律,影响其生理功能,因而扰乱脏腑气机的病理现象。换言之,血流动力学异常、血液中滞留有害代谢产物以及循行障碍等,皆可称之为血浊。

  二、血浊是现代致病因素作用的结果

由于医学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风、寒、暑、湿、燥、火六淫致病渐退其次,而精神因素、环境污染、不良生活习惯等日益成为现代人致病的主要因素,这些致病因素均可作用于血,导致血浊的产生。

生活压力、精神紧张、境遇人事等精神因素致病的关键在于导致气机失调。而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等各种气机失常均可导致血浊。《格致余论·涩脉论》曰:“或因忧郁,或因厚味,或因无汗,或因补剂,气腾血沸,清化为浊。”《素问·调经论》也说:“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人之情志调畅,则百病不生,若忧思过度,嗜欲无穷,则气机不畅,郁而不行,浊气亦随之涩而不行,蓄积血中,(血)清化为浊,是为血浊。有研究表明,长期激怒可引起大鼠全血黏度呈高粘状态;对猫恐吓小鼠的”恐伤肾”模型研究发现,其红细胞膜C3b受体花环率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升高,血浆中分子物质升高,巯基降低,均说明不良精神因素可直接导致血浊的产生。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大气中存在着大量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多种有害物质,《灵枢·阴阳清浊》曰:“受气者清。”古之天气清净,少有污浊邪气,故曰受气者清;当今之世,污浊邪气横溢,受气者亦可浊。污浊之邪气,弥漫空中,随天之清气同入于肺中,致宗气浊而不清,“贯心脉”后,浊邪亦随而入血,人体处在环境污染之中,污染物质由呼吸、饮食、皮肤进入体内,随血液流行,如果这些侵害超出了我们机体的自清能力或者累积过多,必然会导致血浊的产生。

  三、血浊是现代疾病产生和发展的关键

由上述可见,诸多现代致病因素均可导致血浊的产生,影响血的濡养的功能。浊存于血中,致病极为广泛。如血浊失荣,污脑浊神,则致头脑昏沉,记忆衰退,精神涣散,思维迟钝;浊血污心,则致心悸胸痹,怔忡眩晕;浊血污肺,则致息微气弱,咳嗽痰喘;浊血污肝,则致烦躁易怒,胀痛积瘕;浊血污脾,则致胃胀呕逆,纳呆泄泻;浊血污肾,则致阳痿遗泄,耳鸣头空;浊血凝涩关节,则致关节僵直,疼痛不适;血中积浊,则致血脂高粘,流变失常;浊血停着皮肤,则致面色晦滞,易生斑点;浊血凝涩,久则化生痰瘀毒,四者胶结,生积生瘕,或为癌肿等等。

不仅如此,血浊还将导致痰、瘀、毒等病理产物的产生,相兼为病,加重病情。痰,是体内外各种因素,致人体津液循行失常停聚而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血浊日久可以阻滞津液的正常循行,使津液停聚生痰;痰邪又可加重浊邪的沉积,并可酿生浊邪,加重血浊。血瘀,是体内外各种因素,致人体血液流行不畅或不行的一种病理状态或产物。《灵枢·阴阳清浊》曰:“浊者其气涩。”血浊可致气涩,气涩则血涩,血涩则血瘀。血瘀亦可加重浊邪沉积,淤滞过久又可酿生浊邪,加重血浊。毒,是多种因素所致之病理产物,其性烈而善变,易化热耗伤阴津,壅腐气血。血浊致病和缓,常伤人体之正气于无形。血浊日久,可化生毒邪;毒邪又可加重血浊。血浊、痰、瘀、毒,四者常相兼为病,相互增益,致使疾病复杂,缠绵难愈。


所发布的保健和养生信息搜集整理于网络、书籍,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受众因参照该信息进行保健、养生或作其他用途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医学资源分享交流微信公众号:
喜欢 (0)
[]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