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不是慢郎中 也能治急病

外科疾病 adminlele 2年前 (2022-06-03) 139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中医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似乎是不折不扣的“慢郎中”,只能治慢性病,不能治急症。其实,这种看法有失偏颇。专家指出,与西医现代医学相比,中医药在急诊急救方面的作为鲜为人知,但其实从中医的发展史来看,中医学术的发展是以治疗急症为突破口的,中医药在急救方面一直很有特色。比如,历代医家总结的一些方剂如小柴胡汤、桂枝汤、承气类方、生脉散、银翘散等都是治疗急症的有效方剂,至今仍在临床广泛应用。

  中医药救急副作用小费用低

  “中医药治疗急症的确切疗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就有不少。如中风早期服用安宫牛黄丸,对晕厥患者按压人中,胸闷胸痛含服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丹等,这些常识不少老病号早已耳熟能详。”广州市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李泽恩指出,中医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似乎是不折不扣的“慢郎中”,中医只能治慢性病,不能治急症。这其实是对中医药的误解。

  “其实中医治疗急症历史十分悠久,内容也很丰富。历代医家总结的一些方剂如小柴胡汤、桂枝汤、承气类方、生脉散、银翘散等都是治疗急症的有效方剂,至今仍在临床广泛应用。”据李泽恩介绍,随着现代医学的传入,中医急诊学的内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不再是单纯以中药汤剂和针灸推拿为主要治疗手段,而是以中医急诊学理论为主体,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为原则,吸取现代急诊医学之所长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科急危重症的一门新兴医学。

  李泽恩说,在治疗急症中,越来越多的中药因其疗效明显而被认可,如清开灵、血栓通、尿毒清、痰热清等都已成为不少中医院抢救急危重症病人得心应手的药物,在急诊医学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然,除了这些,富有中医特色的诊疗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耳尖、少商穴针刺放血治疗高热、扁桃体肿大,参附针治疗心力衰竭、休克,醒脑静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意识障碍,云南白药治疗消化道出血,等等。虽然很多急症还是以现代医学的救治为主,但我们中医院通过多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合用中医药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缩短疗程,降低医疗费用。

  怕担风险,中医师也惯开西药

  不少人提出疑问:既然中医的发展是以治疗急症为突破口的,中医在某些方面的急救手段这么了得,为什么目前即使是在中医院,中医药在急诊的临床应用上所占的比例仍远远过不了半?李泽恩解释说,目前,相关的中医法规仍没出台,较难界定医疗效果也使中医药在急救中的应用受到了影响,造成部分中青年医师在急诊医疗实施中安全感低、怕担风险,因此,不少中医院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西药保险”、“中药点缀”的思想。

  目前,中医在治疗急性中风、肾病综合征外感发热、急性心肌梗死、急腹症、烧伤、多脏器衰竭等领域所取得的新成果,突出地反映在提高了临床疗效。为适应急症的需要,中药剂型改革也日益受到重视,多剂型、多途径给药,中药注射剂、气雾剂、口服液、速效溶剂、栓剂、舌下含服等新剂型,疗效更加可靠、安全,使用更方便,为中医急症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如能促进相关中医法规的出台,中医药在急诊中将能更有所作为。

  临床急诊也常用中药

  据李泽恩介绍,临床上,急诊对中药的需求量很大。在休克、昏迷、大出血、急性疼痛、急性中毒、急性心、脑、肺、肝、肾衰竭,心、脑、肺、肾复苏方面可供应用的成药较少。急诊中药的应用主要是以注射剂及成药丸、散、片剂为主,中药煎剂仍较少用。

  他列出较常用的特色中药如下:

  复方丹参滴丸、气雾剂、注射液:多用于心血管缺血性疾病的临床急救,以用于治疗心绞痛、高血压、心肌梗死,脑梗塞。

  安宫牛黄丸:在此丸药基础上改进研制的醒脑静注射液具有芳香开窍、醒神止痉、清热解毒等作用,是治疗中风、癫痫、高热、高血压脑病、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急性乙醇中毒等的急救药物。

  双黄连粉针:具有抗病毒、抗菌谱广的特点,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小儿肺炎疗效显著。

  参附注射液:具有强心升压、抗休克等作用,且在改善血压、改善末梢循环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效果。静脉注射药物因药液可直接注入血液,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麝香保心丸:急救时具有缓解血管痉挛,扩张冠脉的特性,直接缓解心肌缺血和迅速控制心绞痛症状。相比硝酸酯类药物,起效时间和缓解率近似,且不良反应少、禁忌症少、不出现耐药情况。

  速效救心丹:增加冠脉血流量,迅速缓解心绞痛,用于冠心病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对绝大多数患者能在2~10分钟内起作用。

  注射用血栓通:活血祛淤,通脉活络。用于淤血阻络,中风偏瘫,胸痹心痛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症。

  尿毒清颗粒: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淤。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和尿毒症早期,中医辨证属脾虚湿浊症和脾虚血淤症者。

  云南白药:在急诊常用于大咯血和消化道出血时,疗效较确切。


所发布的保健和养生信息搜集整理于网络、书籍,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受众因参照该信息进行保健、养生或作其他用途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医学资源分享交流微信公众号:
喜欢 (0)
[]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