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一见能医pdf电子书

医学书籍 adminlele 1年前 (2022-12-10) 188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一见能医pdf电子书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 一 见 能 医 清 朱时进 撰 陈 熠 郑雪君 点校 吴九伟 招萼华 审订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 主 审 段逸山 吉文辉 副主审 I 按姓氏笔画为序J 王大妹 宋立人 张如青 陈 熠 审 订 李其忠 李 飞 吴九伟 招萼华 金芷君 潘朝曦 中 医 古 籍 珍 稀 抄 本 精 选 二 前 言 中医药抄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颇有价值的遗产K 蕴含着历代医家诸多精辟的学术理论与丰富的临证 经验K 是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尤其 是其中的临床各科与医案部分K 每每具有独到的理论 启迪与临床见解K 有助于拓展治疗的思路K 丰富治疗 的方法K 具有深入整理研究的价值 中医图书联合目录 收录全国 个图书馆截至 年底为止的馆藏中医药图书K 其中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前出版的中文中医药图书K 共计 种 内 有中医药抄本 种 其中未刻抄本 种K 已属 孤本的有 部N 清末前抄本 种K 其中未刻抄 本 种K 已属孤本的有 部 内容涉及医经 医 案 诊法 方药 综合与临床各科类 其中临证各科的 抄本多达 种K 其次为方书 医案类抄本 从馆藏 抄本品种的数量来说K 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与上海 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收藏量最多K 分别为 种与 种K 合计为 种K 占总量的 中 医 古 籍 珍 稀 抄 本 精 选 二 对抄本进行系统整理研究K 是一项巨大的工程K 摆在研究者面前的困难重重 具体表现为M 目前没 有一部书目能完整全面地反映现存抄本的情况N 抄 本数量庞大K 分散各处K 难于收集整理N 从几千种抄 本中进行筛选K 既费时耗力K 又须具有识别能力N 抄 本为手写体文字K 字体多不规范K 异体字 俗体字 讹 误字甚多K 再加抄写时日既久K 字体有的磨灭K 难以 辨识K 因而要求研究者不仅具有中医药等方面知识K 还要善于辨识各种字体K 并须依据上下文意与相关 著作加以酌定N 提要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介绍作者K 而 很多作者因无传世著作K 其生平难以了解K 须借助相 关工具书查寻 唯其如此K 对于中医药抄本这一部 分遗产K 尤其是世上目前仅存一部的珍贵抄本K 长期 以来乏人问津K 未见有人加以系统整理K 因而至今仍 是迷雾一团K 不知底细 随着时间的迁移K 因人为与 自然的原因K 中医药抄本损失惨重K 从现存清末前未 刻抄本的数量已远少于清末后未刻抄本的状况K 便 可见一斑 因此K 对中医药抄本进行整理研究K 不仅 具有保存中医古籍精华 弘扬中医学术 促进临床发 展的作用K 而且具有抢救祖国传统文化遗产的特殊 意义 据我们对抄本的初步研究K 其内容体式大致可归 纳为三类M 第一类是类辑抄本K 即按内容分类抄录前 人的资料K 如清代张璐 医通祖方 朱时进 一见能 中 医 古 籍 珍 稀 抄 本 精 选 二 医 等即是 此类抄本虽然属于编辑性质K 但其有两 方面可取之处M 一是将相关资料汇辑一处K 给后人阅 读使用提供了方便 二是所抄录的前代资料有的业 已亡佚K 凭此抄录而得以留传 第二类是评述抄本K 即在抄录前人资料的基础上K 加上个人的分析评述K 如清代杨和 幼科折衷秘传真本 方谟重订 薛氏济 阴万金书 等即是 此类抄本汇集前代医家重要论 述K 间附作者的临证心得K 分析评述往往一言中的K 寓 有真知灼见K 有助于读者把握前代资料的精髓 第三 类是心得抄本K 即在医学理论上有独到的见解K 或在 临证实践上有丰富的经验K 如清代徐养恬 徐养恬方 案 江泽之 江泽之医案 等即是 此类抄本最具学 术价值K 是我们整理研究的主要对象K 本套丛书所收 录大多为此类抄本 本套丛书共收录抄本五十余种K 绝大多数为清代 抄本K 以临证各科类 医案类为主 入选的标准主要 有三条M 一是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K 在理 论与实践上有独特的见解和经验N 二是古代既无刻 本K 现代又无排印本 影印本N 三是内容完整 版式清 楚的善本 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为本套丛书提供底本K 谨致谢忱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为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K 编辑出版本套丛书K 其 眼力之非凡K 气魄之恢弘K 殊实令人感佩 中 医 古 籍 珍 稀 抄 本 精 选 二 本套丛书的出版K 旨在将沉埋多年的中医魂宝呈 现给广大读者K 以引起人们对中医古籍抄的重视K 并 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 本套丛书主要为中医药专业 工作者 中医药院校学生 古代文献与传统文化工作 者及其爱好者阅读研究K 也可供各地图书馆与相关专 业图书馆收藏 段逸山 二 三年六月 中 医 古 籍 珍 稀 抄 本 精 选 二 凡 例 一 字体 统一使用简化字K 不出现繁体字与异 体字 二 提要 置于正文之前 介绍作者与全书内 容K 注重其在理论与临床上的特点 三 正文 按内容分段K 并加标点符号 为便于 分辨K 属于眉批 夹注以及药物剂量 炮制方法用小号 字排印 四 校注 置于同页下方K 按照正文所加序号依 次分行排列 凡内容重要K 且校勘有据者K 选择采用 本校 他校 理校等校勘方法 注释对象有二M 一是注 音 凡冷僻的难读字K 采用拼音加直音的方法注音 二是释义 凡疑难词句K 加以注释 校语与释文力求 科学规范K 简明扼要 凡明显错字或重复的内容K 一 律直接予以改正或删除K 不再出注 五 目录 为读者检阅方便起见K 抄本原有目录 的照录K 补上序号N 原目录与正文不一致者K 则依照正 文改正N 原无目录的K 依据正文补上序号与目录 中 医 古 籍 珍 稀 抄 本 精 选 二 六 案序 为醒目易检K 凡医案类抄本K 每一病证 所录医案K 均用阿拉伯数字编排序次 七 禁用药物 抄本中有些药物现属国家禁止使 用的动 植 矿物药材K 为保持古籍抄本原貌K 本书对 此均不作删改K 仅供参考 一 见 能 医 提要 作者朱时进K 字南珍K 清代乾隆年间南汇人 原 攻儒业K 后受 不为良相K 则为良医 的影响K 去儒业医 三十年K 于古今名家辨论K 手抄卷汇K 编成本书 其采 掇名书精华K 不为好奇名异K 广稽博考K 参互错综 先 类病形K 了如掌上之螺N 详分治法K 判若水中之犀 使 指下分明K 胸中有主 即使是初学之士K 亦可依类而 求K 按书而治K 故名之曰M 一见能医 全书十卷 卷一之 运气司天 取之 医林金镜 K 经论总抄 取之 明医指掌 K 望闻问切 取之 治法 汇辨 K 八门看病诀 及卷二之 医门八法 均取之 医 学心悟 其中 医林金镜 及 治法汇辨 两书均已亡 佚K 本书保存了其部分佚文 卷三 卷四为 辨证 卷五 卷六 卷七为 病因赋 K 内有刘一仁之注文 卷 八 用药须知 四言脉诀 卷九 卷十为 类方 其中 辨证 及 用药须知 为朱氏家秘K 颇具特色K 为 本书要点 朱氏学术上推崇 内经 K 认为医者应 宜专主 内 经 而博观乎四子K 斯无弊矣 善于提出问题K 开展讨 论K 引经据典K 思路清晰 如他在 阴症有三辨 中指 出M 世人论伤寒K 辄曰阴症K 而不知有传经之阴症K 阴 中之热症也 有直中之阴症K 阴中之寒症也 有房室 中 医 古 籍 珍 稀 抄 本 精 选 二 之阴症K 阴中之虚症也 从而提出 阴症有三辨 的戒 律 其他如 既犯房室而得热症K 则灼热极甚K 犯房室 而得寒症K 则阴寒极甚 热之甚K 则清剂宜轻K 寒之 甚K 则温剂宜重 此皆心得之谈K 对临床辨证有重要 的指导意义 因而本书是普及与学术兼顾的作品 本书据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所藏民国三十一 年抄乾隆年间本整理 一 见 能 医 序 医K 小道也 圣人戒人之无恒K 谓小道如巫医K 不 可以无恒也 注家诂巫 医为二K 或曰M 巫K 古之始为 医者 孟子曰M 巫K 匠亦然 巫亦谓医K 不曰医者K 犹 甲之为函也 后K 莫贱于匠K 乃以医配之K 圣贤下视艺 术如此 夫以尧 舜 周公 孔子之道觇所能K 则属 缀文K 亦不过为小技K 况其下者乎 然世之舍道而执 艺也K 久矣 于艺之中K 存君子之心者K 于医为近 故 司马温公言M 人生不得为良相K 必为良医 医人与相 相配K 岂欲 孔孟之说哉 以为与其无益于人K 而为 庸相K 不若有益于人K 而为良医也 元 丹溪先生K 以 理学上承徽国K 而名乃以医著 前明王肯堂K 以士大 夫而著 证 治准绳 一书K 世咸奉之K 遂目肯堂为医 人K 是岂他小道比哉 扁鹊云M 越人非能生死人也K 此 自当生者K 越人能起之耳 术而精K 能使当生者生K 不 M 疑作 辞 M 疑作 矫 证M 原作 资 K 按王肯堂书名改 中 医 古 籍 珍 稀 抄 本 精 选 二 精反令可生者死K 可弗慎欤 古之神医K 无事于书K 后 世庸医K 废书不观K 更有执其偏见K 如张景岳谓M 人尽 虚寒 近某K 著人参不可饵论K 猖狂恣睢K 眩惑愚者K 是何异王安石之乱天下也 吾友朱君南珍K 去儒业 医K 勤苦学问K 常手录前人秘本K 索余一再序之 今又 有 一见能医 之著K 皆其读书有得K 采掇精华K 不为好 奇立异K 世苟 能诵习伏膺K 何患术之不精哉 是所望 于有恒者 时 乾隆三十四年姤月十一日 叶凤毛题 苟M 原作 荀 K 按文义论 一 见 能 医 序 读书之法K 广稽博考K 参互错综K 两不可缺 中人 之姿K 强识既难K 贯通非易K 安望能兼 况岐黄之道K 死生攸寄K 其于古人方论K 资乎善记善悟K 更非儒书 比 而世之习医者K 往往以举业不就K 退而从事K 则质 性已半属中下K 平时既鲜博考之功K 临症又乏明辨之 识K 费人之诮K 初非过也 余读书三十年K 窃苦姿性庸 钝K 过目易忘K 少所触类K 因就耳目所及K 于古今名家 辨论K 手抄卷汇K 积成是编 类列病形K 了如掌上之 螺N 详分治法K 判若水中之犀 俾得指下分明K 胸中有 主K 虽初学之士见之K 亦可依类而求K 按书而治K 名之 曰 一见能医 付之梨枣K 亦聊为未能广稽博考K 参 互错综者K 开一捷径云尔 时 乾隆己丑春王月南邑石筍里 朱时进南珍氏题于振秀草 一 见 能 医 目 录 卷之一 运气司天 I 医林金镜J 经论总抄 I 明医指掌J 望闻问切 I 治法汇编J 入门看病诀 I 医学心悟J 卷之二 医门八法 I 医学心悟J 论汗法 论和法 论下法 论消法 论吐法 论清法 论温法 中 医 古 籍 珍 稀 抄 本 精 选 二 论补法 卷之三 辨症上 I 朱氏家秘J 医药辨 证有疑似辨 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 直中传经辨 伤寒无脉辨 痞满结胸辨 下利清水漏底辨 如狂发狂辨 谵语狂言辨 合病并病辨 哕与干呕辨 短气发喘辨 蚊蜴发斑辨 腑病经病辨 温疟风疟辨 疫痢漏底辨 发黄辨 中湿风湿辨 一 见 能 医 燥症湿症辨 表热里热辨 里寒表寒辨 女劳复阴阳易辨 阴症有三辨 阳厥阴厥辨 阳症似阴辨 阴症似阳辨 中风辨 真中类中辨 闭证脱证辨 中风不语辨 伤风伤暖辨 伤风伤寒辨 外感阴毒辨 内伤真阴辨 夏月杂症辨 虚火实火辨 火升有三辨 虚火有五辨 郁火有三辨 痰病分辨 中 医 古 籍 珍 稀 抄 本 精 选 二 饮与痰辨 失精脱营辨 脾胃受病辨 脾胃受病辨 劳倦症似阳明辨 劳倦症似伤风辨 内伤外感辨 虚损辨 虚损辨症 劳有阴阳辨 虚分脾肾辨 发热作止辨 昼热夜热辨 三焦发热辨 虚热实热辨 表热里热辨 气热血热辨 真热假热辨 假热有二辨 疸兼杂症辨 有别辨 头风分辨 一 见 能 医 咽喉虚实辨 喘分虚实辨 短气分辨 哮喘分辨 血分浮沉辨 吐衄咳咯血辨 呃逆虚实辨 呕吐哕辨 噎膈翻胃辨 反胃分辨 吞吐各别辨 恶心分辨 与卒中 病辨 腹痛分辨 腹痛各别辨 霍乱寒热分辨 癥瘕各别辨 痃癖痞异辨 胀分虚实辨 水分血分辨 疝病分辨 肠鸣分辨 中 医 古 籍 珍 稀 抄 本 精 选 二 完谷分辨 痢疾虚实辨 里急分辨 后重分辨 浊分虚实辨 浊分精溺辨 卷之四 辨症下 I 朱氏家秘J 似损非损辨 内伤分辨 虚中有实辨 实中有虚辨 上病治下辨 下病治上辨 夹食辨 夹痰辨 夹水辨 夹血辨 夹气辨 夹阴辨 冒雨辨 一 见 能 医 溺水辨 暴死辨 鬼箭辨 舌胎辨 卷之五 病因赋上 I 刘一仁注J 百病皆生于六气 诸症莫逃乎四因 伤寒传变六经必须熟识 瘟疫感冒四气务要先明 内伤脾胃者辨有余与不足 外感热病者知夏热与春温 卒中风因有四端治分三法 破伤风亦有四种治列三经 中暑有动静之异 受湿有内外之分 火有七说 痰有十因 气有九论 郁有六名 疟犯暑风更兼痰食 中 医 古 籍 珍 稀 抄 本 精 选 二 痢因湿热及受积停 呕吐者胃气逆而不下 泄泻者脾气伤而不平 卷之六 病因赋中 I 刘一仁注J 霍乱脾家伤食所致 痞满脾倦积湿而成 咳逆者胃气之不顺 咳嗽者肺气之不清 嗳气皆由于痰火 咽酸尽属乎食停 中满臌胀者脾虚不运 噎膈翻胃者气食相凝 喘急有虚有实 痉 有阳有阴 五积六聚总是气凝其痰血 五劳六极皆缘火烁乎天真 原书目录此下尚有M 风寒 风热 虚热 实热 郁热 寒 湿 风湿 湿热 湿气 阴火 阳火 虚火 实火 寒燥 风燥 热 燥 外寒 内寒 虚寒条K 正文中未见K 故删之 一 见 能 医 吐血出于胃腑 衄血出于肺经 痰涎血属于脾脏 咯血吐血属于肾经 牙宣者阳明之热极 肠红者大便之下血 腹内窄狭兮痰火各别 胸中烦热兮虚实可分 惊悸痰迷心窍所致 健忘血少忧郁而成 癫狂者分心肝之热极 症者寻痰火之重轻 便浊者有赤白之异 汗出者有自盗之名 九种心疼痛在胃脘 七般疝气病在厥阴 胁痛有两边之别 头风有左右之分 卷之七 病因赋下 I 刘一仁注J 腰痛肾虚而或闪挫 中 医 古 籍 珍 稀 抄 本 精 选 二 腹痛寒气而或食停 痿症不足与湿热 痹症寒热与风乘 四种遗精心肾不能既济 五般黄疸湿热熏蒸而成 眩晕者无痰 消渴者无火不生 不寐者痰火旺而血少 多睡者脾胃倦而神昏 大便秘乃血液燥结 小便秘乃气滞不行 痔漏沿肛湿热所致 发癍瘾疹风热所乘 耳聋者肾虚之故 目疾者肝火之因 齿痛乃胃热虫蛀 喉痹乃火动痰升 鼻塞者胎气之不利 口疮者脾火之道行 女人经水不调皆因气滞 按文义不全K 似漏 不发 二字 一 见 能 医 寡妇心烦潮热多是郁生 带下沙淋由于湿热 血山崩漏为损冲任 胎孕不安治有二理 产后发热其因有七 卷之八 用药须知 I 朱氏家秘J 九陈 十忌 十八反 十九畏 引经药报使 妊娠药禁 产后药禁 膨胀药禁 制度引经 炮制药歌 诸药相济治病法 脏腑泻火药 五脏补泻主治例 治病主药论 中 医 古 籍 珍 稀 抄 本 精 选 二 用药寒热相得论 药性赋 证药增损歌 四言脉诀 卷之九 病因赋类方卷上 四因门方 四君子汤 四物汤 二陈汤 越鞠丸 补中益气汤 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汤 桂附八味丸 知柏八味丸 六君子汤 逍遥散 八味逍遥散 香苏饮 平胃散 一 见 能 医 手拈散 失笑散 滚痰丸 神佑丸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伤寒门方 麻黄汤 桂枝汤 葛根汤 大青龙汤 五苓散 升麻葛根汤 白虎汤 小柴胡汤 桂枝大黄汤 理中汤 附子理中汤 大柴胡汤 调胃承气汤 六一顺气汤 中 医 古 籍 珍 稀 抄 本 精 选 二 麻黄附子细辛汤 小承气汤 桃仁承气汤 小陷胸汤 大陷胸汤 半夏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 茵陈蒿汤 人参白虎汤 黄连解毒汤 石膏散 栀子豉汤 温胆汤 五积散 四逆汤 温疫门 人参败毒散 藿香正气散 内伤门 补中益气汤加减 枳术丸加味法 一 见 能 医 枳术橘丸 外感门 参苏饮 芎苏饮 十神汤 中风门 小续命汤 防风通圣散 三化汤 大秦艽汤 羌活愈风汤 神仙解语丹 流火救急方 流火验过方 流火卧床不起药酒神方 流火积年不愈K 发则痛注周身方 扶桑丸 中暑门 香薷饮 痰饮门 加味二陈汤 破结散 中 医 古 籍 珍 稀 抄 本 精 选 二 化痰丸 郁症门 六郁汤 疟疾门 七枣汤 清脾饮 柴平汤 人参养胃汤 痢疾门 芍药汤 湿六丸 清六丸 五效散 真人养脏丸 痞满门 保和丸 呃逆门 丁香柿蒂汤 橘皮竹茹汤 木香调气散 咳嗽门 鸡鸣丸 一 见 能 医 异功散 生脉散 八珍汤 太平丸 消化丸 节斋咳嗽加减方论 臌胀门 分消汤 胃苓汤 柴苓汤 分心气饮 流气饮 加味五皮饮 调经散 五皮饮 噎膈门 安心调气丸 九伯饼 喘急门 瓜蒌枳实汤 苏子降气汤 清肺饮 中 医 古 籍 珍 稀 抄 本 精 选 二 滋阴降火汤 五虎汤 元武散 积聚门 溃坚汤 溃坚丸 琥珀膏 三圣膏 卷之十 病因赋类方卷下 五劳六极门 甲字号方 止嗽散 五味异功散 团鱼丸 海藏紫菀散 月华丸 乙字号方 四生丸 花蕊石散 生地黄汤 一 见 能 医 六味地黄丸 丙字号方 独参汤 归脾汤 丁字号方 清骨散 逍遥散 人参养荣汤 戊字号方 保和汤 加味桔梗汤 己字号方 百药煎散 通音煎 柳华散 庚字号方 秘精丸 十补丸 辛字号方 泽兰汤 益母胜金丹 壬字号方 中 医 古 籍 珍 稀 抄 本 精 选 二 驱虫丸 癸字号方 补天大造丸 加味虎潜丸 锦囊加减地黄丸十方 女科门方 柴胡抑肝汤 启脾丸 逍遥散 胎前门 胶艾汤 安胎饮 临产门 fo手散 产后门 资生汤 霹雳夺命丹 仙传夺命丹 清魂散 失笑散 黑龙丹 求嗣门 一 见 能 医 女金丹 螽斯丸 百子附归丸 巨胜子丸 壮阳丹 小菟丝子丸 还少丹 天门冬膏 五子衍宗丸 四圣不老丹 种子仙方I 男服J 种子仙方I 女服J 医家五戒 医家十要 一 见 能 医 卷之一 南汇朱时进南珍氏编辑 男继祖志高氏 校录 孙大田稼村氏 重录 运 气 司 天 主 运 天气始于甲K 地气始于子K 天地相合则为甲 子 故甲子者K 干支之始也 天气终于癸K 地气 终于亥K 天地相合则为癸亥 故癸亥者K 干支之 末也 阴阳相间K 刚柔相须K 是以甲子之后K 乙 丑继之N 壬戌之后K 癸亥继之 三十年为一纪K 六十年为一周 有主运焉K 有客运焉N 有主气 中 医 古 籍 珍 稀 抄 本 精 选 二 焉K 有客气焉 主运主气K 万载而不易K 客运客 气K 每岁而迭迁 自天干兄弟次序言之K 甲乙东 方木也K 丙丁南方火也K 戊己中央土也K 庚辛西 方金也K 壬癸北方水也 故木为初之运K 火为第 二运K 土为第三运K 金为第四运K 水为第五运 此主运也 诗 曰 大寒木运始行初K 清明前三火运居K 芒种后十土运是K 立秋后六金运推K 立冬后九水运伏K 周而复始万年好 客 运 自其夫妇之配言之K 甲与己合而化土K 乙与 庚合而化金K 丙与辛合而化水K 丁与壬合而化木K 戊与癸合而化火 故甲己之岁K 土运统之N 乙庚 之岁K 金运统之N 丙辛之岁K 水运统之N 丁壬之岁K 木运统之N 戊癸之岁K 火运统之 此客运也 诗 曰 甲己化土乙庚金K 丁壬之岁木成林K 一 见 能 医 丙辛化水戊癸火K 逐年客运细推寻 甲己之岁K 正月建丙寅K 丙火生土K 故为土 运K 余四运仿此 假如甲己年K 甲为土运K 初之运K 即土也 天之五运于以明 土生金K 二之运K 即金也 金生 水K 三之运K 即水也 水生木K 四运之K 即木也 木生火K 五之运K 即火也 每一运各主七十二日 零五刻K 此天干在上为阳K 所以主乎运也 主 气 又以地支循环次序言之K 寅卯属春K 术也N 己午属夏K 火也N 辰戌丑未属四季K 土也N 申酉属 秋K 金也N六气于以明亥子属冬K 水也 故风为初 之气K 火为二之气K 暑为三之气K 湿为四之气K 燥 为五之气K 寒为终之气 此主气也 诗 曰 大寒厥阴气之初K 春分君火二之隅K 小满少阳分三气K 大暑太阴四相呼K 本行小字为眉批K 下文小字同此 中 医 古 籍 珍 稀 抄 本 精 选 二 秋分阳明五位是K 小雪太阳六之余 客 气 自其对冲之定位言之K 子对午而为少阴君 火K 丑对未而为太阴湿土K 寅对申而为少阳相 火K 卯对酉而为阳明燥金K 辰对戌而为太阳寒 水K 巳对亥而为厥阴风木 故子午之岁K 君火主 之N 丑未之岁K 湿土主之N 寅申之岁K 相火主之N 卯酉之岁K 燥金主之N 辰戌之岁K 寒水主之N 巳亥 之岁K 风木主之 此客气也 诗 曰 子午少阴君火天K 阳明燥金应在泉K 丑未太阴湿土上K 太阳寒水雨绵绵K 寅申少阳相火旺K 厥阴风木地中联K 卯酉却与子午友K 辰戌巳亥例皆然 司 天 少阳阳明太阳厥阴厥少太是阴K 少阳太 是阳 一 见 能 医 指 太阴少阴 掌 少阴太阴 图 厥阴太阳阳明少阳 上为司天K 下为在泉 右左为间气 主岁者为司天K 位当三之气 司天之下相 对者K 为在泉K 位当终之气 司天之左K 为天之 左间 司天之右K 为天之右间 在泉之左K 为地 之左间 在泉之右K 为地之右间 顺行 客运之行也K 甲丙戊庚壬五阳干为太过K 太 寒前十三日交名先天 乙丁己辛癸五阴干 为不及K 大寒后十三日交名后天 平气之年K 大 寒日交名齐天 正司化 令之实 对司化 正化 寅午未酉戌亥 对化 子丑卯辰巳申 叠见曰盛者K 病 相克曰衰者K 病 以子临父K 曰不当位者K 病 以父临子K 曰相得K 谓平气 客胜主则从K 主胜客则逆 司天管上半年 在泉管下半年 太M 通 大 中 医 古 籍 珍 稀 抄 本 精 选 二 天符岁运与司天相合K 故曰天符 如丁巳年丁壬化 木K 木运 巳亥之年K 厥阴风木司天 岁值运气与地支年辰相值K 故曰值岁 如丁卯年丁 壬化木K 木运 地支寅卯为木 三合司天运气地支K 三者俱会K 故曰三合 如己丑 年甲己化土K 土运 丑未年太阴湿土司天K 地支丑年属土 五 天 歌 木苍危室柳鬼宿K 火丹牛女壁奎旁K 土 心尾轸角度K 金素亢氐昂毕前K 水玄张翌娄胃是K 下为运气上经天 三 气 歌 敷和发生委和木K 升明赫曦伏明火K 审平坚成从革金K 备化敦阜卑监土K 静顺流衍涸流水K 平气太过不及数K 甲太宫 乙少商 丙太羽 丁少角 戊太征 己少宫 庚太商 辛少羽 壬太角 癸少征 甲丙戊庚壬为阳属太K 太者为有余N 乙丁己辛癸为阴属少K 少者为不及 一 见 能 医 南 北 政 甲己土运为南政K 盖土居中央K 君遵南面而 行K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四运为北政K 以臣事 之K 而北面受令所别也 南政子午两寸沉K 丑未 己亥左右寻左右寸K 卯酉两尺寅申左左尺K辰戌右尺真分明K 北政阳明卯酉沉两寸K 太阳辰戌少阳寅申左寸 应K 少阴子午两尺厥阴己亥左左尺K 太阴丑未右尺 何须问 十二经手足所属 心手少阴包厥阴K 太阴属肺手之经K 小肠太阳三焦少K 大肠却是手阳明K 肾足少阴肝足厥K 太阴脾土就中分K 太阳膀胱少阳胆K 阳明属胃足经行 十二经气血多少 心肾三焦胆肺脾K 气多血少是根基N 小肠膀胱肝包络K 血多气少定无疑N 惟有阳明大肠胃K 气血俱多两不亏 中 医 古 籍 珍 稀 抄 本 精 选 二 十二经络本旨 中焦肺脉起之中K 出手大指之端冲N 大肠即手起次指K 上行环口交鼻里N 胃经源又下鼻交K 出足大指之端饶N 脾脉就足指端上K 注于心中少阴向N 心经中之入掌循K 手内端出小指行N 小肠从手小指起K 上斜络于目内眥N 膀胱经就目内生K 至足小指外侧穷N 肾脉动于小指下K 起注胸中过腹胯N 心包出处又属胸K 循手小指次指终N 三焦向手次指侧K 环走耳前目锐息N 胆家接生目锐傍K 走足大指三毛间N 足肝就起三毛际K 注入胸中循不已 十二经形象轻重 肺者K 相傅之官K 治节出焉 其形四垂K 附着 于眷 之第三柱K 中有二十四空K 行列分布K 以行 诸藏之气K 为藏之长K 为心之盖 是经常多气少 血 其合皮也K 其荣毛也K 开窍于鼻 难经 曰M 眷M 疑为 脊 之误 一 见 能 医 肺重三斤三两K 六叶两耳K 主藏魄K 肺管九节 大肠者K 传导之官K 变化出焉 迴 肠当 脐K 左十六曲大四寸K 径一寸K 寸之少半长一尺二 寸K 受谷一斗K 水七升半 广肠传脊以受迪 肠K 乃出滓秽之路K 大八寸K 径二寸寸之大半K 长二尺 八寸K 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K 是经多气多血 难经 曰M 大肠重二斤十二两K 肛门重十二 两K 大肠上口K 即小肠下口 胃者K 水谷气血之海也 胃大一尺五寸K 径 五寸K 长二尺六寸K 横屈受水谷三斗五升 其中 之谷K 常留二斗K 水一斗五升而满 是经多气多 血 难经 曰M 胃重二斤一两K 胃之上口K 名曰 贲门K 饮食之精气K 从此上输于脾肺K 宣播于诸 脉 胃之下口K 即小肠上口K 名曰幽 门 脾者K 仓廪之官K 五味出也 形如刀镰K 与 胃同膜K 而附其上之左K 俞当十一柱下K 闻声则 动K 动则磨胃而主运化 其合肉也K 其荣唇也K 开窍于口 是经常多气少血 难经 曰M 脾重 迴M 通回 迪M 疑为 回I 迴J 之误 幽M 原作 函 K 按 难经 改 中 医 古 籍 珍 稀 抄 本 精 选 二 二斤三两K 广扁 心者K 君主之官K 神明出焉 心居肺管之 下K 膈膜之上K 附着脊之第五柱 是经常多气少 血 其合脉也K 其荣色也K 开窍于耳K 又曰舌 难经 曰M 心重十二两K 中有七孔K 三毛K 盛精汁 三合K 主藏神 小肠者K 受盛之官K 化物出焉 小肠后附于 脊K 前附于脐上K 左回叠积十六曲K 大二寸半K 径 八分K 分之少半K 长二丈二尺K 受谷二斗四升K 水 六升三合合之大半K 小肠上口K 在脐上二寸近 脊K 水谷由此而入K 腹下一寸K 外附于脐K 为水分 穴K 当小肠下口 至是而泌别清浊K 水液渗入膀 胱K 滓秽流入大肠 是经常多血少气 难经 曰M 小肠重二斤十两K 小肠上口K 即胃之下口K 小 肠下口K 即大肠上口K 名曰阑门 膀胱者K 州都之官K 津液藏焉K 气化则能出 焉 膀胱当十九柱K 居肾之下K 大肠之前K 有下 口K 无上口 当脐上一寸K 水分穴处K 为小肠下 口K 乃膀胱之际K 水液由此别K 回肠随气泌渗而 入K 其出其入K 皆由气化 入气不化K 则水归大 广扁M 难经 作 扁广 K 孙鼎宜曰 谓椭圆也 一 见 能 医 肠而为泄泻N 出气不化则秘塞下窍而为癃肿 后世诸书K 有言其有上口K 无下口N 有言上下俱 有口者K 皆非 是经常多血少气 难经 曰M 膀 胱重九两二钱K 纵广九寸K 盛溺九升九合K 口广 二寸半K 下联前阴K 溺之所出 肾者K 作强之官K 伎巧出焉 肾附于脊之十 四柱下 是经常少血多气 其合骨也K 其荣发 也K 开窍于二阴 难经 曰M 肾有两枚K 重一斤 二两K 主藏相与志 又曰M 肾者K 精神之舍K 性命 之根 心包一脏K 难经 言其无形K 滑伯仁曰M 心 包一名手心主 以藏象校之K 在心下横膜之上K 坚膜之下K 其与横膜相粘K 而横脂里者心也 脂 漫之外K 有细筋膜如丝K 与心肺相连者K 心包也 此说为是K 凡言无形者非 三焦者K 决渎之官K 水道出焉 是经常少血 多气 三焦者K 统上 中 下而言K 故曰三K 切近 于脏腑K 故曰焦 胆者K 中正之官K 决断出焉 难经 曰M 胆 在肝之短叶间K 重三两三铢 K 长三寸K 盛精汁 铢M 古代重量单位K 铢等于一钱I 旧制J 中 医 古 籍 珍 稀 抄 本 精 选 二 三合 是经常多血少气K 主藏而不泄 肝者K 将军之官K 谋虑出焉 肝居膈下K 上 着脊之九柱下K 是经常多血少气 其合筋也K 其 荣爪也 主藏魂K 开窍于目K 其系上络心肺K 下 亦无窍 难经 曰M 肝重二斤四两K 左三叶K 右 四叶K 凡七叶 又曰M 肝生于左 经 论 总 抄 三才K 天 地 人也 天者K 轻清而上浮也 地者K 重浊而下凝也 阳之精者为日K 东升而西 坠也 阴之精者为月K 夜见而昼隐也 天不足 西北K 故西北方阴也N 而人右耳目K 不如左明也 地不满东南K 故东南方阳也N 而人左手足K 不如 右强也 天气下降K 地气上升也 阴中有阳K 阳 中有阴也 平旦至日中K 天之阳K 阳中之阳也 日中至黄昏K 天之阳K 阳中之阴也 合夜至鸡 鸣K 天之阴K 阴中之阴也 鸡鸣至平旦K 天之阴K 阴中之阳也 故人亦应之 天地者K 万物之上下也 阴阳者K 血气之男 女也 左右者K 阴阳之道路也 水火者K 阴阳之 一 见 能 医 征兆也 金木者K 生成之始终也 玄气凝空K 水 始生也 赤气炫空K 火始生也 苍气浮空K 木始 生也 素气横空K 金始生也 黄气际空K 土始 生也 天地 缊K 万物化醇N 男女媾精K 万物化生 人者K 得天地之正气K 灵于万物者也 命者K 天 之赋也 精者K 身之本也 形者K 生之舍也 气 者K 生之元也 神者K 生之制也 心者K 君主之 官K 神明出焉 肺者K 相傅之官K 治节出焉 胆 者K 中正之官K 决断出焉 胆中 者K 臣使之官K 喜乐出焉 肝者K 将军之官K 谋虑出焉 脾胃 者K 仓禀之官K 五味出焉 大肠者K 传导之官K 变 化出焉 小肠者K 受盛之官K 化物出焉 肾者K 作强之官K 伎巧出焉 三焦者K 决渎之官K 水道 出焉 膀胱者K 州都之官K 津液藏焉K 气化则能 出矣 命门者K 精神之所舍也K 男子以藏精K 女 子以系胞 三阳者K 太阳 阳明 少阳也 三阴者K 太 阴 少阴 厥阴也 阳明者K 两阳合明也 厥阴 者K 两阴交尽也 手太阳K 小肠经也 手阳明K 胆中M 按 素问 六节藏象论 应为 膻中 中 医 古 籍 珍 稀 抄 本 精 选 二 大肠经也 手少阳K 三焦经也 手太阴K 肺经 也 手少阴K 心经也 手厥阴K 心包络也 足太 阳K 膀胱经也 足阳明K 胃经也 足少阳K 胆经 也 足太阴K 脾经也 足少阴K 肾经也 足厥 阴K 肝经也 头者K 诸阳之所会 面者K 五脏六腑之荣 鼻属肺K 肺和则鼻知香臭矣 目属肝K 肝和则目 辨黑白矣 口属脾K 脾和则口知五谷矣 舌属 心K 心和则舌知五味矣 耳属肾K 肾和则耳闻五 音矣 头者K 精神之府K 头倾视深K 精神将脱矣 背者K 胸中之府K 背曲肩垂K 府将坏矣 腰者K 肾 之府K 转摇不能K 肾将惫矣 骨者K 髓之府K 不能 久立K 立则振掉K 骨将惫矣 膝者K 筋之府K 屈伸 不能K 行则偻俯K 筋将惫矣 九窍者K 肝开窍于目K 心开窍于耳K 肺开窍 于鼻K 脾开窍于口K 肾开窍于二阴也 发者属心K 禀火气也 眉者属肝K 禀木气 也 须者属肾K 禀水气也 咽者咽物K 纳水谷K 接三脘K 以通胃也 喉者候气K 有九节K 通五脏 以系肺也 发者K 血之余也 神者K 气之余也 爪者K 筋之余也 齿者K 骨之余也 魂者K 神明 一 见 能 医 之辅弼也 魄者K 精气之匡佐也 血为荣K 荣者 水谷之精气也 气为卫K 卫者水谷之悍气也 直行者为之经K 旁行者谓之络也 脉者K 天真委 和之气也 三部K 寸 关 尺也 九候K 浮 中 沉 也 五脏K 心 肝 脾 肺 肾也 六腑K 胆 胃 大 肠 小肠 膀胱 三焦也 左手寸口K 心与小肠之脉所出K 君火也 左 手关部K 肝与胆之脉所出K 风木也 左手尺部K 肾与膀胱之脉所出K 寒水也 右 手寸口K 肺与 大肠之脉所出K 燥金也 右手关部K 脾与胃之脉 所出K 湿土也 右手尺部K 命门与三焦之脉所 出K 相火也 每部中K 各有浮中沉三候K 三而三之K 为九 候也 浮者K 主皮肤K 候表及腑也N 中者K 主肌 肉K 以候胃气也 沉者K 主筋骨K 候里及脏也 寸为阳K 为上部K 法天K 主心胸以上至头之有病 也 关为阴阳之中K 为中部K 法人K 主膈以下至 脐之有疾也 尺为阴K 为下部K 法地K 主脐以下 至足之有疾也 四时之脉者K 弦 钩 毛 石也 春脉弦K 肝K 右M 原为 左 K 按文义改 中 医 古 籍 珍 稀 抄 本 精 选 二 东方木也N 夏脉钩K 心K 南方火也N 秋脉毛K 肺K 西 方金也N 冬脉石K 肾K 北方水也 四季脉迟缓K 脾K 中央土也 四时平脉 六脉俱带和缓也K 谓 有胃气 有胃气曰生K 无胃气曰死 五行者K 金 木 水 火 土也 相生者K 谓金 生水K 水生木K 木生火K 火生土K 土生金也 相克 者K 谓金克木K 木克土K 土克水K 水克火K 火克金 也 相生者吉K 相克者死 左手属阳K 右手属阴也 关前为阳K 关后为 阴也 男子左手脉常大于左手者K 为顺也 女 子右手脉常大于左手者K 为顺也 男子尺脉常 弱K 寸脉常盛K 是其常也 女子尺脉常盛K 寸脉 常弱K 是其常也 反者K 女得男脉K 男得女脉 男得女脉为不及K 女得男脉为太过K 不及固病K 太过亦病K 所谓过犹不及也 人迎者K 左手关前一分是也 气口者K 右手 关前一分是也 人迎以候天之六气K 风 寒 暑 湿 燥 火之外感也 气口以候人之七情K 喜 怒 忧 思 悲 恐 惊之内伤也 人迎脉紧盛K 大 于气口一倍K 属表为阳K 为腑也 气口脉紧盛K 大于人迎一倍K 属里为阴K 为脏也 属表为外感 风寒K 属里为内伤饮食 人迎 气口俱紧感K 为 一 见 能 医 夹食伤寒K 为内伤挟外感也 男子久病K 气口充 于人迎者K 有胃气也 女子久病K 人迎充于气口 者K 有胃气也 病虽重可治K 反者为逆也 外因者K 六淫之邪也 内因者K 七情之气 也 不内外因者K 饮食 劳倦 跌仆也 六脉K 浮 沉 迟 数 滑 涩也 浮者为阳K 在表K 为风K 为虚也 沉者为阴K 在里K 为湿K 为 实也 迟者为阴K 寒在脏也 数者为阳K 热在腑 也 滑者K 血多气少也 涩者K 气滞血枯也 八要者K 表 里 虚 实 寒 热 邪 正也 表 者K 病不在里也 里者K 病不在表也 虚者K 五 虚也 实者K 五实也 寒者K 脏腑积冷也 热 者K 脏腑积热也 邪者K 外邪相干也 正者K 脏 腑自病也 七表者K 浮 芤 滑 实 弦 紧 洪也 八里者K 微 沉 缓 涩 迟 伏 濡 弱也 九道者K 长 短 虚 促 结 代 牢 动 细也 七死者K 雀啄 屋漏 弹石 解索 鱼翔 虾 游 釜沸也 奇经八脉者K 阳维 阴维 阳 阴 冲脉 任脉 督脉 带脉也 人病脉不病K 名曰内虚N 脉病人不病K 名曰 中 医 古 籍 珍 稀 抄 本 精 选 二 行尸也 五运诸病者谓M 诸风掉眩K 皆属于肝木N 诸 病痒疮疡K 皆属于心火N 诸湿肿满K 皆属于脾土N 诸气 郁K 皆属于肺金N 诸寒收引K 皆属于肾 水也 六气为病者谓M 诸暴强直K 肢痛软戾K 里急 紧缩K 皆属于风K 厥阴风木之风K 乃肝胆之气也 诸病喘呕K 吐酸暴注K 下迫转筋K 小便浑浊K 腹胀 大K 鼓之如鼓K 痈疽疡疹K 瘤气结核K 吐下霍乱K 瞀郁肿胀K 鼻塞鼽衄K 血溢血泄K 淋闭身热K 恶寒 战栗K 惊惑悲笑K 谵妄衄衊血污K 皆属于热K 少阴 君火之热K 乃心与小肠之气也 诸痉强直K 积饮 痞膈K 中满霍乱K 吐下体重K 胕肿肉如泥K 按之不 起K 皆属于湿K 太阴湿土之土K 乃脾胃之气也 诸热瞀瘈K 暴瘖冒昧K 躁扰狂越K 骂詈惊骇K 胕肿酸疼K 气逆上冲K 禁栗如丧神守K 嚏呕疮疡K 喉痹耳鸣及聋K 呕涌溢食不下K 目昧不明K 暴注 润瘈K 暴病暴死K 皆属于火K 于少阳相火之热K 乃 心包络三焦之气也 诸涩枯涸K 干劲皴揭K 皆属于燥K 阳明燥金 之金K 乃肺与大肠之气也 诸病上下K 所出水 液K 澄澈清冷K 癥瘕 疝K 坚痞腹满K 急痛下痢清 一 见 能 医 白K 食已不饥K 吐利腥秽K 屈伸不便K 厥逆禁固K 皆属于寒K 太阳寒水之寒K 乃肾与膀胱之气也 亢则害K 承乃制者K 寒极则生热K 热极则生 寒K 木极而似金K 火极而似水K 土极而似木K 金极 而似火K 水极而似土也 五虚者M 脉细K 皮寒K 气少K 泄利前后K 饮食 不入者 浆粥入胃K 泻止则生 五实者M 脉盛K 皮热K 腹胀K 前后不通K 瞀闷 也 大小便通利而得汗者K 生 六欲者M 耳听声音K 眼观邪色K 鼻闻香气K 舌 贪滋味K 心帷大地K 意幄万方 五胜者M 风胜则动K 热胜则肿K 燥胜则干K 寒 胜则浮K 湿胜则濡泄也 五恶者M 心恶热K 肝恶风K 脾恶湿K 肺恶寒K 肾恶燥也 六脱者M 脱气K 脱血K 脱津K 脱液K 脱精K 脱 神也 五劳者M 久视伤血K 劳于心也 久卧伤气K 劳于肺也 久坐伤肉K 劳于脾也 久立伤骨K 劳 于肾也 久行伤筋K 劳于肝也 心劳神损K 肺劳 气损K 脾劳食损K 肝劳血损K 肾劳精损 六极者M 尽力谋虑K 劳伤乎肝K 应乎筋极N 曲 中 医 古 籍 珍 稀 抄 本 精 选 二 运神机K 劳伤乎心K 应乎脉极 意外过思K 劳伤 乎脾K 应乎肉极 预事而忧K

资源下载
免费资源
文件1地址点击下载
(访问密码: 311929)关注公众号:健康小薇 获取更多免费资源
付费资源
此资源下载价格为0.73学币,请先
(提取码:book)需要加微信muxi19920802 发送红包充值,1学币=1米来计算


所发布的保健和养生信息搜集整理于网络、书籍,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受众因参照该信息进行保健、养生或作其他用途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医学资源分享交流微信公众号:
喜欢 (0)
[]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