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名医验案精选——桂枝龙骨牡蛎汤(下)-民间偏方

秘方偏方 adminlele 10个月前 (07-04) 275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桂枝龙骨牡蛎汤(下)-民间偏方

十五、阴冷

医案:李某,男,29岁。一年多来阴囊、阴茎及小腹冰冷,经用附子、肉桂、小茴香、吴萸:巴戟天、大.茴香、硫磺等药及八味地黄丸、黑锡丹、龟龄集、附桂理中丸等无效。舌苔白,脉弦缓。心火浮越于上,肾阳亏损于下。拟桂枝龙牡汤摄浮阳,调阴阳。桂枝12克,白芍12克,龙骨12克,牡蛎12克,生姜12克,甘草6克,大枣10个。服药30剂痊愈。(山西医药杂志1976;(4>:31)

按语:阴冷而服温热药不效,究之于阴阳失调,临证不失为一重要思路。

十六、发热

叶益丰医案:金某某,女,32岁,1978年3月4日诊。产后半月,发热十天,汗多,心悸纳呆,口淡不渴,头晕耳鸣,面色苍白,两颧泛红,二便调和,舌淡苔白,脉浮大,按之芤,体温39.5C。此乃产后阴血内亏,阳气外浮之证,若误用表散,有漏汗亡阳之危。宜益阴扶阳,镇摄收敛。桂枝、白芍、甘草各10克,生姜5片,大枣10枚,龙骨、牡蛎各30克,黄芪40克,当归10克。2剂热退汗止,继服3剂而愈。

按语:《素问.生气通天论》日“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产后阴血内亏,故心悸;阴不恋阳,虚阳外浮,则发热;卫外失固,见汗出怕风;虚阳上越,而头晕鸣,面白颧红。桂枝龙骨牡蛎汤合当归补血汤,有补阳气,益阴血,镇摄虚阳之功,故获捷效。

十七、奔豚

张德超医案:陈姓妇女,42岁。因受惊后,始感头昏,头痛,夜眠不宁,继则感气从少腹上冲,如奔豚之状,上至心胸则惊恐不安,甚则汗出,发则几乎欲死,移时冲气渐平,精神亦渐复。苔白而润,脉沉弦。如是者三年,时愈时发。证系心阳本虚,肾之阴气上逆。予本方重用桂枝加味。遂疏:桂枝15克,自芍i0克,炙甘草5克,龙牡各30克(杵,先煎),紫石英15克,生姜4片,红枣7枚。服至20余剂,冲气渐平。后以甘麦大枣汤调理善后,竟收全功。(北京中医1984;(3>:34~35)

按语:《灵枢》云:“心,怵惕思虑则伤神”。《金匮》云:“奔豚……从惊发得之。”患者因惊恐而伤心阳,肾中寒水之气,随冲脉上逆,而为奔豚之证,故用桂枝加龙牡汤,独加重桂枝用量,取桂枝加桂之法,以复心阳,温肾寒,降冲逆,龙牡、石英以收镇心安肾、平冲降逆之效。

十八、暴盲

叶益丰医案:黄某某,男,38岁。1989年11月2日诊。患者遗精5年,屡治不愈。2月来视力逐渐下降,昨起两眼失明,仅呈见光感,来延余治。时见除上证外,察其两眼外形正常,伴见面色不华,形体瘦弱,头发稀疏干枯,汗出怕风,小腹拘急,腰酸阴冷,头晕耳鸣。舌淡少苔,脉迟弦大,按之无力。此乃阴阳两虚,固摄失职,精气衰弱,不能上营。治宜益阴固阳,扶阳摄阴。投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味。桂枝、白芍各10克,甘草5克,龙骨、牡蛎、党参、熟地各30克,生姜5片,大枣5枚。水煎服,日1剂。服药5剂,视力好转,遗精一次,诸症减轻。效不更方,守方服35剂,两眼视物如常,视力恢复为1.5,遗精未作,诸症消失。(江苏中医1993;(4):18)

按语:遗精日久,阴精耗损,阴损及阳,阴阳两虚。今阳失阴养,浮而不敛,阴失阳摄,走而不守,故投桂枝龙骨牡蛎汤敛阳摄阴,加党参、熟地滋阴精益阳气,使阳守阴固,阴充阳旺,阴阳平调,则目视复明,遗精诸症自愈。

十九、脱发

陈兆祥医案:刘某某,男,41岁,干部,1982年10月15日初诊。素体不健,经常罹病感冒。此次发病缠绵不愈,继而头发成片脱落,呈不规则形。脱处头皮光滑,无痛痒。前医曾用首乌片、桑麻丸、神应养真丹等治疗,病情反复,头发将近脱光。伴有畏寒汗出,神疲乏力,形体消瘦。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无力。脉证合参,辨为卫阳虚弱,发失温煦而脱落。治宜温卫固发。方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之:桂枝10克,赤芍10克,炙甘草6克,生龙骨10克,生牡蛎10克,炮附子10克,黄芪15克,生姜6克,大枣10克。水煎服,15剂。

药后患者精神振作、脱发处已有绒毛状毛发长出。原方加当归10克,继服30剂。半年后随访:自述服上方20剂后,头发全部长出,且逐渐变黑。现发黑光泽如常人,未再脱落。(北京中医杂志1988;(1>:52)

按语:“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卫气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毛发的生长、润泽和牢固。今患者除脱发外,经常感冒,加之畏寒汗出,神疲乏力,舌淡脉沉等,显是卫阳虚弱所致。卫虚不能温养皮毛,根不牢固而脱落。《金匮要略方论》说:“目眩发落……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故投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温卫固发,再加附子、黄芪温阳益气。卫阳充,皮毛固,则脱发自然痊愈。

二十、小儿咳喘(小儿肺炎)

魏如恢医案:刘某某,男,2岁,于1980年4月10日入院。小儿入院时咳嗽气喘,汗出,低热,面色苍白,烦躁啼哭,西医诊断为小儿肺炎。给青、链霉素注射,口服小儿四环素、氨茶碱之类,汗出不止,曾用阿托品注射。当时汗出虽止,药效消失后又大汗淋漓,特邀请中医会诊。

证见身热而面色㿠白?咳嗽气喘,汗出淋漓,四肢欠温,消瘦神倦,舌淡而嫩,指纹沉而色淡,乃为后天失调,稚阳不足,受邪之后显现正气不支,营卫失和之证,拟桂枝加龙牡汤,重用龙骨、牡蛎。处方:桂枝6克,白芍9克,龙骨18克,牡蛎18克,甘草3克,红枣2枚,生姜2片,紫菀6克,川贝母3克。经服3剂,诸症消失。适当调理痊愈出院。(江西中医药1985;(4):64)

按语:(原按)小儿肺炎,本以热证居多,但有些患儿出现心阳不振,营虚卫弱之证者,乃为正虚邪恋,虚多实少的一种变证,多由婴幼儿平素体质虚弱,稚阴稚阳之体,无力抗邪外出所致。运用本方治疗小儿肺炎必须辨证清楚,方不致误。

我们体会必须掌握如下几个辨证要点:

1、年龄幼小,体质素弱,病程较长。

2、有汗而热不解,面色苍白,舌质淡嫩无华,脉细弱无力。

3、身热起伏不退,热势虽高,但无面赤、口渴、舌红、苔黄等化燥伤阴趋势。

4、全身有汗,汗出粘凉,汗后皮肤四肢欠温。我们体会,肺炎后期,若见发热起伏,有汗热不解,舌质淡嫩,面色苍白等,服用本方一般在三天左右发热渐退,诸症亦随之消失。若患儿神倦汗出,倍用龙骨、牡蛎,加黄芪、浮小麦以益气固表;兼咳嗽不爽加贝母、橘红、杏仁、紫菀以化痰止嗽;肺虚喘促者加五味子、麦冬以补益肺气;痰多而稀食少者加苏子、白前、半夏、陈皮以化痰和胃。

【补述】有学者认为,本方组方严谨,在治遗精等证中不宜加减,固守原方每获卓效,指出经方之加减与否,须视病情而定,非必加减而后效,故古方不治今病论,亦属无稽之谈。并举两遗精病案而阐述之。

李某某,男,40岁,湘林汽车五中队工人,遗精半载,诸治不效,于82年4月13日来院就诊。证见:头晕神疲,面色萎黄,遗泄无梦,阳痿不举,舌存常薄苔,脉濡软如烂棉。证属肾元虚衰,相火不蛰,由精伤导致气馁。治宜引纳固下,益气调中,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再加黄芪、党参。进4剂,遗泄依然。筹思再三,以为病深药少,嘱其再进4剂,仍无寸效。于是以原方去参、芪与之。三剂知,六剂愈,至今未发。

又齐某某,男,53岁,黔阳县竹器厂篾工。遗精十余年,多方治疗而效不显。于82年7月14日来院就诊。证现头晕目眩,虚赢少气,腰酸肢冷,小便频数不禁,寝难成寐,遗泄无梦,近来几无虚夕。脉来弦细而弱。此亦精气神俱虚之候,亦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再加参、芪。并非故蹈复辙,以图再试耳!谁知进4剂后,不效依然。遂于原方去参、芪与之,进三剂,遗泄戛然而止。续进十余剂,诸证寻愈。随访至今,情况良好,间或一遗,不药而愈。(刘雪堂·经方加味而效不显·江西中医药1984;(6):36)


所发布的保健和养生信息搜集整理于网络、书籍,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受众因参照该信息进行保健、养生或作其他用途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医学资源分享交流微信公众号:
喜欢 (0)
[]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