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除齿痕舌湿气-民间偏方

秘方偏方 adminlele 4个月前 (07-04) 90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有齿痕舌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多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阻于舌而古体胖大,受齿列挤压而形成因痕,故齿痕常与胖嫩舌同见。一方面由于舌体水肿,属脾之阳虚而湿盛;另一方面由于舌体肌肉松弛,张口不足,属脾之气虚。多属脾虚,主虚证。若舌质淡白而湿润,所为脾虚而寒湿壅盛。脾胃的调理是需要一年四季予以关注的,不像其他内脏,如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是重在个别季节的调养。

巧除齿痕舌湿气-民间偏方

舌头上有齿痕主病: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壅盛;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

舌头上有齿痕总之可分成气虚与阳虚丙型:

1、气虚型:脾气虚弱,主证:舌质浅谈,舌苔薄白,舌体胖嫩,舌边齿痕,面色恍白或痿黄,气短懒言,头重身肿,倦怠乏力,自汗,饮食减少,食后腹胀,泛恶欲吐,大便溏泻,脉细弱无力。治则:补中益气。

2、阳虚型:主怔:舌质谈白,舌面湿润多津,或舌面水滑,舌体圆大胖嫩,边有齿痕。面色苍白或青黑,神疲乏力,倦怠喜卧,口淡不渴,纳呆食少,腹中冷痛,得温方舒,胃寒肢冷,尿清便塘,或见浮肿,脉沉微。治则:辛温补阳。

首先,饮食要讲究七分饱,过量会加重脾胃负担;要少吃冷饮避免刺激。其次,可以在食物中多添加些谷物杂粮类的补脾益气;也可以在上午9至11时间按摩脾经的主要穴位,如:三阴交、阴陵泉、血海等。最后,假如日常压力大,用脑时间过长,久而久之也易造成脾虚,所以要学会舒缓压力劳逸结合。

体质决定阴虚、内热、脾湿的食疗方法:秋季来临,阴虚的人往往会有内热,而阴虚与内热往往是相对的。还有的人感觉头昏脑胀,上面实,下面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鲜藕。就是把中间的藕节剁掉,把藕切碎,把它放在铜器或者是铁器里捣成汁,再用豆包布包出来,榨出汁来喝。梨汁、荸荠汁与鲜生地汁,都可以。这些东西滋阴清肺,可以预防秋季感冒。如果你感觉自己的胃很寒,怕冷,就不要用这些东西。

上“火”的类别:火又分心火、肺火、肝火、胃火这么几种。它们各自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是不一样的。口腔溃疡是心火过旺的表征,肝火则表现为头疼、耳鸣,因此在养生的时候,我们也要有所区分的“对症下药”。

1、莲芯降心火。在中医里,除了把火分成实火、虚火之外,又分心火、肺火、肝火、胃火这么几种。那么,它们的表现症状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心火,心火旺盛的人,一般来说,首先表现在心烦意乱、烦躁不安上。再严重的话,可能还会长一些如口腔溃疡这种病。从中医上讲,舌为心之苗,因此,他会在舌头上来表现出来些溃疡。出现这个问题的时候,该怎么办?我们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平衡你的心态,这个是首要的,当然这个也比较难做到。还有一个方法,就比较简单了,你去市场买点莲子芯,把它当成茶来饮用。莲子芯是专门对付心火的,喝一点莲子芯,就可以把心火降下来。

2、肝火吃海蛤。那么肝火的外在表现,与心火有什么不同呢?肝火的主要特征表现在易怒上。有的人他点火就着。一般来说,这种现象还伴随着头晕、头痛、耳鸣、恶心。肝火太重怎么办呢?还是那两个方法,一个是你自己来调节情绪,还有就是在饮食方面,可以吃海蜊子,就是海蛤。海蛤是佑肝肾两津的,专门用来降肝火。因此,常吃这个东西,对于缓解你的肝火有很大的帮助。

3、荷叶清肺火。肺火一般是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比如说咳喘病,像感冒,甚至是肺炎,往往都是因肺火而引起的。

90岁的路老,依然精神抖擞。路老已经服用20多年的醋泡姜小秘方。把姜切片,用山西或镇江的米醋浸泡3天,每天服用一片,可缓解中老年人脾胃虚寒、呃逆、打嗝等症状。

湿非一病、百病兼之。比如说风湿性关节炎、湿疹、包括某些头痛、眩晕、失眠、高血脂、冠心病、中暑、带下、痛风、泄泻、中风、高血压等等都与湿邪有关。可见,水液代谢失常具有非常大的危害性和广泛性。

另外,湿又分为内湿、外湿。外湿就是自然界中的水湿,如云、雨、雾、露,生活中的眼镜上的水汽,包括空气中的湿度。外界的湿度增加了,也是个致病因素。比如说雾露特别大的时候,空气流动的慢了,在空气中悬浮的微颗粒,粉尘就多。呼吸后容易产生疾病。房子里容易长霉,容易引起过敏,特别是夏天大家都能感受的到,闷热。湿度大,出汗后不能很好的蒸发,大家都知道出汗是一种重要的散热方式,从而调节体温,但如果不能很好蒸发,就不能达到这一作用,所以夏天,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温度可能还没有达到那么高,但你都感觉很难受,甚至中暑。

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有湿邪呢?

一般来说,胖大舌、齿痕舌、舌体有裂纹都是湿多的表现。湿邪也有地域差异:南方、沿海地区多以外湿为主,而北方内湿相关。

北方亦多湿的原因:

1、生活习惯的改变。

2、冰箱、冷饮。

3、膏粱厚味,内生痰湿。

4、运动少,代谢减少。

5、紧张等精神因素。

如果口舌生疮、上火了怎么办?如果腹泻、着凉了又该怎么办呢?中医讲热者寒之,寒者热之。但是如果又有热还有寒,是该先祛热还是先驱寒呢?

1、口腔上火就用清热药物不对。

2、一看拉肚子就用热药不正确。第三,一看口苦口粘就用祛湿的药物也不行。一般病人病情比较复杂,既有寒又有热,既有湿又有虚,各种病情掺杂在一起,缠绵难愈。清热容易生寒,散寒容易生热,祛湿容易伤气,补气容易胃胀。属于寒热错杂,上热下寒,虚实夹杂,湿邪中阻,兼有脾胃虚弱。所以要清热温下,辛开苦降,健脾祛湿,用行气流动之品。

根据治病的特点,给大家推荐一个夏季祛暑小方子。荷叶豆衣饮:绿豆衣20克、荷叶20克,煮水代茶饮。

中医讲湿与脾胃有关系:脾的主要功能就是运化水湿。五脏之中,所有的水湿代谢都离不开脾。而湿在脾和湿在胃也有不同,湿在脾与脾的运化有关,湿在胃则与水湿停积有关。一般湿邪在脾时,可用古方参苓白术散。但是服用此方剂时要有方法。临床上有些人也说这个方子的效果并不好?第一,急于求成,药量用量较大;第二,时间短,没有等脾胃功能恢复就停药,所以效果不好。这里有一个经验服用方法:现在市场的参苓白术都为丸药,需用热枣水化开,1次3克,一天2次。要调理脾胃,缓慢图之,剂量要小、长期服用,才能根治。

另外湿邪在脾的表现可以为腹泻,也可以为便秘。如果夏季出现腹泻,止泻不可过早,急于止泻会把湿热滞留在肠道中,不利于水湿代谢。如果夏天着凉,出现轻微怕冷,低热,恶心呕吐,伴腹泻。可用芳香化浊的药物:藿香正气。藿香性味辛、微温,入脾、胃、肺经,有芳香化湿、解暑发表、和中止呕之功,本品性温而燥热,既可化在里之湿浊,又可解在表之暑湿,用于暑湿症及湿温症初起,为暑令常用之品。本品又能和中止呕,常用于呕吐,对脾胃湿浊引起的呕吐最为适宜。《本草纲目》言藿香“治脾胃呕逆,为最要之药”。

湿邪在脾的表现为便秘:大便粘滞不爽,欲便不尽,质地不干,排便时间长,许多达半小时以上。可服莱菔散。

莱菔散:炒莱菔子,每次1.5克研面冲服,每天两次。

人一上了岁数,都会出现腰疼的症状,有的说“我年轻的时候受过伤”,有的说“我肾虚!”。其实您的腰疼并不是腰椎损伤,也不是肾虚,而是肾着腰疼。何为“肾着”呢?肾着说白了就是停留在腰部的湿邪,这里说的肾只是肾脏的反射区,并不是肾病。区分这三种腰疼的方法也很简单。

肾着腰疼与腰椎损伤的鉴别方法:

1、痛点不同:腰椎损伤的痛点是唯一的;而肾着腰疼的痛点是多个。

2、活动范围不同:腰椎损伤无法承受重力、也无法长时间活动;肾着腰疼则是越动越舒服。

肾着腰疼与肾虚的鉴别方法:

1、用药不同:肾虚用六味地黄丸见效;肾着腰疼用之则无效。

2、痛点不同:肾虚腰疼只要稍稍休息,症状就可好转;肾着腰疼则是越休息越痛。

因此,总结起来肾着腰疼有四大特点:

重:犹如腰间缠绕五千铜钱般沉重。

困:转侧不利,长时间不动则病情加重。

酸:并非运动后的肌肉酸胀,活动后症状减轻。

凉:腰间冒凉气,热敷后症状减轻。

正是因为湿邪停留在肾府,所以根据中医的治疗原则“寒者热之”,我们推荐给大家一个经验热敷方。

热敷方:蚕沙100克,苍术100克,大青盐200克,放入锅中翻炒后,装入布袋热敷腰部。

另外,在治疗肾着腰疼时,经常用“肾着汤”,但此方需要医生开具,所以我们也给大家推荐一个简化方。

宣木瓜10克代茶饮。

肝胆怎么会有痰?

痰,一般人认为是指肺中咳出来的痰。其实不是。痰有很多,比如:(1)轻的:口腔中的粘腻不爽的感觉,口角拉粘。(2)重的:吐出的所有和痰一样的粘稠物,都叫做痰。比如一部分的脑部疾病,或者癫痫的患者。发作时,口中吐出粘稠粘液。脑中风发作时,喉中痰鸣如拉锯。这个痰就不是由呼吸道的肺咳出的。

什么原因造成的痰湿?其实中医讲内湿的产生原因很多,虽然脾胃是产生湿的主要脏器,但许多脏腑功能失调也都能造成水液代谢失调,而产生内湿。而这种内湿产生后,可以停在人体的各个部位,比如肠胃、肝胆、皮肤、肌肉等,也可以以多种形式存在,比如说寒湿、湿热、痰浊等,关键要看病人的体质,或者说脏腑的功能状况,中医有句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哪一个脏腑功能失调,湿邪就容易侵犯哪一脏腑。换句话说,湿邪停留的部位,一定是相关脏腑功能失调。而且,湿邪停留的形式,是随着病人的体质转化的。一般这样的病人,平素容易动怒,经常饮酒,参加各种宴会,饮食不节制,又正当壮年,应该是肝火或肝阳偏亢,内热偏盛,这样湿邪产生后,就会随之化热,我们称为湿热。停留在肝胆,就叫肝胆湿热。

中医的肝胆是除解剖学概念外,包括精神,神经系统的生理病理概念。比如我们常说有些人一来就肝火旺,形容脾气不好,他并非是肝脏着火了,说一个人胆小如鼠,也并非是说他胆囊真的跟老鼠一样大,所以根据这些俗语也能反应出肝胆和人的情绪有很大的关系。而肝胆的湿热也与精神因素有密切关系。

精神紧张和愤怒时,胃液分泌大量増加,因此,强烈的情绪刺激引起大量的胃液分泌。胃腺分泌大量的胃蛋白酶和胃酸,同时贲门腺、幽门腺和胃腺颈部粘液细胞分泌粘液増加。所以有精神、神经系统不稳的状况下,亦会出现多痰的现象。

出现了肝胆湿热怎么办?

可以用茵陈大枣水。

原料:茵陈蒿30克,红枣10枚。

制法:将红枣掰碎,与茵陈共入锅中,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分1~2次食枣、喝汤。

也可吃凉拌天麻,凉拌天麻的制作:

原料:鲜天麻、葱、姜少许。

制法:将鲜天麻块洗净,用刀像切土豆一样切丝。然后用开水焯一下,捞出。待凉后和姜丝、葱丝一起加盐、味精等调料拌合就成了。此外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增加一些搭配的食材。

大家通常都会根据字面意思来理解问题,比如:痰。很多人都觉得痰是和炎症有关系,但实际上痰是和水液代谢产生的关系最为密切。痰即淡饮,淡字通澹,澹就是水波动荡的一种样子。为了形象地形容人体的病理形状,所以加了病字头,成为痰,所以叫痰饮病。现在的人则习惯于把清稀的叫做“饮”,粘稠的称为“痰”。

肺气通于天(气温、粉尘、细菌、病毒等),为娇脏。中医上常说: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肺脾功能失调都会使水湿代谢失常,所以水湿就变生痰湿。痰湿蕴藏于肺,所以导致肺的功能失调,加重水液代谢失调。会表现出一系列的疾病。

对于痰多的病人可以常饮用三子养亲汤来进行调理。苏子:辛,温。归肺、胃、大肠经;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温中开胃,宽肠润便。白芥子:辛,温。归肺、胃经。豁痰利气,温肺散寒,通络止痛。莱菔子:辛,甘,平。归肺、脾、胃经。消食导滞;降气化痰。白芥子、莱菔子、紫苏子三者均有化痰、理气、定喘的作用。


所发布的保健和养生信息搜集整理于网络、书籍,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受众因参照该信息进行保健、养生或作其他用途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医学资源分享交流微信公众号:
喜欢 (0)
[]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