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述》诸痛

《医述》 adminlele 1年前 (2023-06-24) 268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经义

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

○寒气客于经脉之中,与炅气相薄则脉满,满则痛而不可按也。寒气稽留,炅气从上,则脉充大而血气乱,故痛甚不可按也。

○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

○寒气客于侠脊之脉则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无益也。

○寒气客于冲脉,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

○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

○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

○厥气客于阴股,寒气上及少腹,血泣,上下相引,故腹痛引阴股。

○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

○寒气客于五脏,厥逆上泄,阴气竭,阳气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气复反则生矣。

○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

○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

○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素问》)

哲言

小肠气,绕脐耕起走注痛。膀胱气,少腹肿痛不得小便。肝气,少腹痛引两胁。疝气,少腹痛引睾丸。

肾气,少腹上冲心痛,有形即奔豚。(《医阶辨证》)

痛有虚、实。凡三焦痛证,惟食滞、寒滞、气滞者居多。其有因虫、火、痰、血者,皆能作痛。大都暴痛多由前三证,久痛多由后四证。但虫痛、痰痛,多在中焦;火痛则三焦俱有;血痛多在下焦,妇人常有之,男子则少也。但察其多滞、多逆者,方是实证;如无,则不得以实论也。

○痛有寒热,误认为害不小。盖痛因寒者,常居八九;因热者,十唯一二。观《内经》举痛等论可知。盖寒则凝滞,凝滞则气逆,气逆则痛胀。热则流通,多不然也。虽热证亦常有痛,然必有明辨。如《经》言∶肠中痛,渴热焦胁,则坚干不得出。闭而不通者,此因燥结热闭,然必有烦热等证,最易见也。若但见心腹痛,无问有无寒热,便云属火,多用寒凉,妄亦甚矣!

○痛证当辨有形、无形。无形者痛在气分。凡气为胀痛,必或胀或止,痛无常处,气聚则痛而见形,气散则平而无迹,此无形之痛也;但顺其气,则痛自愈。有形者痛在血分,或为食积。凡血症、食积,必痛有常所,而胀无休息,是有形之痛也。然或食、或血,察得所因而去之,此二者之所当辨也。

○痛证有虚、实,治法有补、泻,不可不详。凡痛而胀闭者多实,不胀不闭者多虚。拒按者为实,可按者为虚。喜寒者多实,爱热者多虚。饱而甚者多实,饥而甚者多虚。脉实气粗者多实,脉虚气怯者多虚。新痛、年壮者多实,愈攻愈剧者多虚。痛在经者,脉多弦大;痛在脏者,脉多沉微。必兼脉证而察之,则虚实自明。实者可利,虚者亦可利乎?不当利而利之,则为害不浅。凡治表虚而痛者,阳不足也,非温经不可。里虚而痛者,阴不足也,非养营不可。上虚而痛者,心脾受伤也,非补中不可。下虚而痛者,脱泄亡阴也,非救脾胃、温补命门不可。奈何明似丹溪,而亦曰∶诸痛不可补。局人意见,岂良法哉?(张景岳)

凡冲气攻痛,从背而上者,系督脉主病,治在少阴。从腹而上者,系冲、任主病,治在厥阴。

诸痛之证,因于寒者十之七、八,因于热者十之二、三。欲辨寒热,但审其痛处,或喜寒恶热,或喜热恶寒,斯可得其情矣。至于气血虚实之治,古人总以一通字立法。但此通字,勿误认为攻下通利讲解。所谓通其气血则不痛是也。

然必辨其在气分与血分之殊∶在气分者,但行其气,不必病轻药重,攻动其血;在血分者,则必兼乎气治,所谓气行则血随之是也。若证之实者,气滞血凝,通其气而散其血则愈。证之虚者,气馁不能充运,血衰不能滋荣,治当养气补血,而兼寓通于补。此乃概言其大纲耳。若夫诸痛之证,头绪甚繁。内因七情之伤,必先脏腑而后达于肌躯;外因六气之感,必先肌躯而后入于脏腑。其十二经游行之部位,凡调治立方,必加引经之药,佐以外治之法,如针灸、砭刺,或敷贴、熨洗,或按摩、导引,则易奏功。此外更有跌打、闪挫,阴疽、内痈,积聚、 瘕、蛔、蛲、疝、痹、痧胀、中恶诸痛,须辨明证端,不可混治。大旨则补、泻、寒、温,惟用辛润宣通,不用酸塞敛涩。然其独得之奇,尤在乎治络一法。盖久痛必入于络,络中气血虚实寒热,稍有留邪,皆能致痛,此乃古人所未言及。(《临证指南》)

诸痛为实,痛随利减,世俗以利为下也。假令痛在表者,实也;在里者,实也;在气血者,亦实也。故在表者,汗之则愈;在里者,下之则愈;在气血者,散之行之则愈。岂可以利为下乎?宜作通字训则可。(《此事难知》)

周身气血无不贯通。故古人用针通其外,由外及内,以和气血。用药通其里,由内及外,以和气血。其理一而已矣。至于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盖指本来原通而今塞者言。或在内,或在外,一通则不痛,宜十二经络脏腑各随其处而通之。若通别处,则痛处未知,而他处反为掣动矣。(《吴医汇讲》)


所发布的保健和养生信息搜集整理于网络、书籍,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受众因参照该信息进行保健、养生或作其他用途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医学资源分享交流微信公众号:
喜欢 (0)
[]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