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皮肤病 中医治痤疮 帮助你“战痘”

皮肤病 adminlele 2年前 (2022-06-03) 258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肺风粉刺”、“面疱”,好发于青年男女的面部、胸背部,可形成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损害。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工作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加重等因素,导致一些中青年男女发病率增高。

  中医学认为:发生痤疮,多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及肥甘厚味,复感外邪,使毛囊闭塞,内热不得透达,致使血热蕴蒸于面部,或肺经蕴热,外感风邪,或脾胃湿热,内蕴上蒸于面部而形成。所以,治疗多以清肺热、祛风热、凉血活血之中药内服。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发生痤疮是由于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雄激素分泌亢进,皮脂腺活性异常,导致皮脂分泌增加,毛囊口角化过度,使其皮脂外流不畅,异常菌群滋生而致病。

  中医治疗本病以辨证施治为主,主要分为以下五型:

  1.肺经蕴热型(相当于丘疹型痤疮)

  主要表现:粉刺初起,红肿疼痛,面部瘙痒,可有口干,小便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象浮数。

  治疗:以清凉肺血为主,常用枇杷清肺饮,药材为枇杷叶、桑白皮、知母、黄芩、银花、赤芍、生地、生石膏、生甘草等。

  2.热毒型(相当于脓疱型痤疮)

  主要表现:炎症丘疹与脓疱为主,脓疱多发于丘疹的顶端,周围有红晕,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燥,脉数。治则清热解毒,可用五味消毒饮加黄连解毒汤,主要药物有: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黄连、黄柏、黄芩、栀子。

  3. 脾胃湿热型(相当于丘疹型或脓疱型)

  主要表现:粉刺发作频繁,可以挤出黄白色的碎米样脂栓,或有脓液,颜面出油光亮,伴口臭口苦,食欲时好时坏,大便粘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象弦数。

  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常用方剂为芩连平胃散,主要药物有:黄连、黄芩、白术、厚朴、薏苡仁、白花蛇舌草、茵陈、半枝莲、生甘草等。

  4. 血瘀痰凝型

  主要表现:痤疮日久,质地坚硬难消,触压有疼痛感,或者颜面凹凸如橘子皮,女性可有月经量少、痛经以及经期痤疮加重等症状,舌暗苔薄,脉涩。此型多见于长期慢性患者。

  治疗:以活血化痰、软坚散结为主,常用方剂为大黄蛰虫散,主要药物有:大黄、蜇虫、水蛭、白花蛇舌草、桃仁、红花、益母草、陈皮、白术、生甘草、土贝母、土茯苓、僵蚕等。

  5.肝郁气滞型

  主要表现:皮疹分布于面部及胸背,伴有胸闷不舒、两肋胀痛、喜生闷气,女性经期前面部皮损加重,乳房胀痛。

  治疗:宜舒肝理气散结。药用柴胡、枳壳、赤芍、白芍、生甘草、香附、丹皮、栀子、连翘、夏枯草。

  以上各型应随症加减:皮肤瘙痒者加白鲜皮、苦参、蝉衣;皮脂溢出明显者加薏苡仁、虎杖、生山楂;大便秘结者加川军、蒲公英、草决明等;女性月经不调者加当归、丹参等。

  还有一些简易方法可供参考:

  1.大黄、硫磺等份,研末调入甘草汁搽患处。

  2.绿豆薏仁汤。取绿豆、薏仁各80g,蜂蜜10g。将薏仁、绿豆洗净,放入锅内,加适量水,文火炖熟,焖数分钟即可。趁热调入蜂蜜饮用。

  3.将新鲜枸杞捣烂直接涂于面部,每天1~2次,约7~10天,痤疮可明显消退。

  4.山慈菇、薏苡仁各60g共研成细末,用温水或蛋清调成糊状,临睡前涂于患处,次晨洗去。

  此外,痤疮与饮食也有很大关系。动物性脂肪以及加工品、奶油、油炸食物会促进皮脂腺旺盛地分泌皮脂,促进痤疮恶化。香、辣、刺激的调味品、咖啡、可可、酒类也有促进微血管扩张的作用。另外,甜食也是诱发痤疮的重要因素,如蛋糕、冰淇淋、果汁、香蕉、饼干等,应尽量少吃。

   新上线书籍:《从字到人:养生篇》 《手法自疗养生大全》 


          《312经络锻炼法全效升级版》 《经络松筋法》


          《从头到脚用穴位 》 《不上火的生活》


          《看名医不挂号》 《由梦说健康》   


所发布的保健和养生信息搜集整理于网络、书籍,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受众因参照该信息进行保健、养生或作其他用途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医学资源分享交流微信公众号:
喜欢 (0)
[]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