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缓脉之单脉介绍

中医诊断 adminlele 2年前 (2022-04-12) 309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脉经》:“寸口脉缓,皮肤不仁,风寒在肌肉,关脉缓,其人不欲食,此胃气不调,脾气不足。尺脉缓,脚弱下舯,小便难,有余沥”。

《脉诀》:“缓主四肢烦满,气促不安。缓脉关前搐项筋,当关气结腹难伸,尺上若逢瘴结冷,夜间常梦鬼随人”。

《括人书》洼:“缓则为虚,太阳病其脎缓者为伤风。惟脾得之即是本形”。

《三园方》:“缓为在下,为风、为寒、为弱、为痹,为疼痛、为不仁、为气不足、为眩晕。¨

《诊家枢要》:“缓以气血向衰,故脉体为徐缓尔。为风、为虚、为痹、为弱、为痛,在上为项强,在下为脚弱口左寸缓,心气不足,怔仲多忘,亦主项背急痛,关缓风虚,眩晕腹胁气结,尺缓肾虚冷,小便数,女人月事多;右寸缓,肺气浮,言语气短;关缓,胃弱气虚;尺缓下寒,脚弱,风气秘滞”。

《濒湖脉学》:“缓脉荣衰卫有余,或风、或湿、或脾虚,上为项强下瘘痹,分别浮抗大小区、寸缓风邪项背拘,关为风眩胃家虚,神门濡泄或风秘,或是蹒跚足力迂”。

《诊家正眼》:“缓为胃脉,不主于病,取其兼见方可断证”。

《医学入门》:“缓为正缓脉之本,非时得之气血虚,在上项强下脚弱,右尺单见命将殂”。

《古今医统》:“缓为风热肤顽瘘痹,小儿风热,缓生急死”。

《脉确》:“肌肉不仁缓在寸,关知脾胃食难磨,尺为脚弱下身肿,小便难而余沥多”。

《医宗金鉴》:“缓湿脾胃”。

《脉诀刊误集解》:“来往寻之状若迟,肾间生气耳鸣时;邪风积气来冲背,脑后三针痛则移。缓脉关前搐项筋,当关气结腹难伸,尺上若逢症冷结,夜间常梦鬼随人”。

《脉诀启悟注释》:“缓为胃气,亦主湿邪,胃气非病,湿以证验”。《脉学阐微》:“疮疡及疟疾之后,余热未清,其证多烦热口臭腹满者,多缓脉。若病后外邪肃清。而气血疲惫,亦可见缓脉。左寸,心虚怔忡、健忘胸满、气短、左关,风虚眩晕、左胁胀闷不适,左尺,腰痛足瘘,小便数、遗精;右寸,肺虚、咳逆、气短;右关脾虚脘满,取胀、食少;右尺,腹冷泄泻,少腹冷痛”。

综诸索所盲,缓脉先分平脉、病脉。李中神说:“缓为胃脉,不主于病,取其兼见,方可断证”。张景岳说:“凡从容和缓,浮沉得中者,此自平人之正脉”。郭元峰说:“缓为脾脉,主乎中,应乎肌肉,阳寸阴尺,上下同等,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徐不疾,不微不弱,和缓有力,鼓指有神,此乃有胃气雍容和缓之缓脉也。又有缓迟之缓,缓纵之缓,是皆有病之脉,非真缓脉也”。徐灵胎更说:“按缓脉以宽舒和缓为义,缓而和匀,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疾不徐,意思欣欣,难以名状者,真胃气脉也。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缓之于脉大矣哉!”

缓脉主病,以湿邪为常见,所以徐灵胎说:“缓主湿邪”。而缓脉有相兼脉之不同,及其有力无力之区别,所以缓脉主病,又有虚实寒热之分。如王叔和以脉缓主气虚,寸缓卫气虚,关缓脾胃虚,尺缓肾气虚。滑寿以气血俱虚,濒濒以荣虚卫有余。汪机以肾气虚。张景岳谓缓而滑大者多实热,缓而迟细者多虚寒。黄官绣也认为:“缓脉尤必察有无力,以为区别。如使缓大有力,则为有余,其症必见燥热,缓软无力,则为不足,其症必见虚寒”。


所发布的保健和养生信息搜集整理于网络、书籍,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受众因参照该信息进行保健、养生或作其他用途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医学资源分享交流微信公众号:
喜欢 (0)
[]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