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诊自疗:从穆铁柱去逝谈中医的望诊(图)

中医诊断 adminlele 2年前 (2022-06-03) 208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2008年9月14日上午10时45分,身高2.28米的中国篮球“第一巨人”、一代中锋穆铁柱因心脏病医治无效辞世,享年59岁。让人想起2007年6月23日18:30,一代笑星侯耀文先生因患心脏病,突然在家中离世,和穆铁柱一样,终年都是59岁。

  我们在震惊之余,感到非常的惋惜。为什么这样一个优秀的笑星,就这样突然的离开了我们?为什么他之前的体检没有能查出有心脏病?为什么现代科技如此发达,却没能拯救他的生命?为什么,为什么,太多的为什么,我们无法一一的回答。

  也许,如果我们学一点中医的望诊,懂得一些最基本的中医学知识,如果患者本人能听从旁人的劝告,尤其是在自身的健康问题上,除了智商和情商以外,还多一点健商(HQ),那么我们可以完全不让悲剧重演,让我们喜欢的笑星长留人间。

  可能很多朋友还记得当时有这么一篇文章,题为《从侯耀文之死聊到中医的望诊》,一位名叫“溪流525”的网友在和讯网的博客上撰文,认为侯耀文早逝是因为不看中医,盲目相信西医造成的恶果。“溪流525”指出:“我们知道西医一般检查冠心病的手段最常用的就是心电图,”但是,根据 “某医学杂志关于心电图的论述”,“标准的安静心电图判定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不高,大约1/3~1/2冠心病病人安静心电图是正常的,即使心绞痛发作时亦仅50%左右有心电图ST-T的改变”。按照这一说法,大约1/3~1/2冠心病病人在心境平和的情况下,心电图是诊断不出病情的。尽管西医的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最可信手段,被称之为金标准,但因做一次就要花4000—5000元,而且不是无创的检查,因此很少有病人会轻易做如此昂贵的检查,因而难以广泛应用。

  那溪流525提出的冠状动脉造影是个什么检查手段呢?它为什么被称为冠心病检查的金标准呢?笔者不幸在2005年5月13日做过一次。当时由于我心绞痛,怀疑是心肌梗,所以,需要做冠脉造影以确诊。冠脉造影是个什么东西呢?就是从人的动脉,手腕上的桡动脉radial artery ,或者是大腿根上的股动脉femoral artery处,用一根电视光纤导线穿入,运行到心脏的部位,通过监视器,观察心脏内部的各个腔室,血管壁等状况。主要看心脏周边的冠状动脉有无斑块、狭窄、畸形等。如果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就需要安装支架。由于这种对冠心病的检查,是所有西医的检测手段,包括CT、核磁等检测仪器都无法准确做到的,因此,被称为冠心病检测的金标准。

  我当时比较点背,先在手腕处插入,结果没插进去,又改道从股动脉。结果白白浪费了一些器材。如果从医生的角度来看,愿意从股动脉处插入,因为股动脉比较粗,便于插入。但为防止出血,病人做完检查以后,需要用绷带和沙袋压住不能动,而且病人只能一个姿势,呆很长时间,实在是比较难受;但对于病人来说,愿意从手腕插入,因为这样不影响病人检查后的身体活动。我还算好,检查完以后,啥大事没有,只是先天肌桥形成,一场虚惊!

  对于溪流525这这篇文章,当时一些媒体进行了转载报道。但几乎大多数的人都将此事遗忘掉了。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全国人民心中有一个最大的目标就是奥运会。一年以后的今天,在奥运会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认真的思考一些问题,包括我们自己和亲友的健康问题了呢?我们是否应该将注意力,从事后转到事前,从关注疾病,转到关注健康上呢?下面,将为大家分析一下,凭什么,中医师可以一眼看出你是否有心脏病

  独具慧眼望穿心脏病

  “望而知之,谓之神也”。其实任何的疾病,都可以从人体的外观上看到蛛丝马迹。因为人体的十二条经络,外加任督二脉,都连接着五脏六腑,所以才有”症现于四肢五官,而病存于五脏六腑”之说。那么,心脏病人,如何从外观体征上发现呢?主要三个方面:两眼之间的鼻横纹、手掌智慧线和感情线上的贯桥线、脸上的肌肉组织发泄。下面我们分别论述。

  第一:鼻横纹

  中医认为,两眼之间为心。这个地方切忌出现横纹,但凡出现横纹者,大都心脏不太好。当然这些不是百之百的准确,需要综合观察。下面大家看看这张面诊图。

  下面再让大家看一组侯耀文先生的生前图片,大家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侯老先生两眼之间鼻梁上的横纹是多么的清晰。


  • 男人秋天食疗可轻松壮阳
  • 男八女七 生命周期的奥秘
  • 看头发 解读身体健康密码
  • 中医药三种方法治普通感冒
  • 养发护发 每天泡杯枸杞茶
  • 放屁过多 说明身体什么问题
  • 睡不着 也该食疗催催眠了
  • 电脑族护肤 还靠汤汤水水
  • 性质偏寒 豆浆并非人人皆宜
  • 从你的“唇情”望诊健康


所发布的保健和养生信息搜集整理于网络、书籍,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受众因参照该信息进行保健、养生或作其他用途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医学资源分享交流微信公众号:
喜欢 (0)
[]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