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中医闻诊之嗅气味–口臭

中医诊断 adminlele 2年前 (2022-04-12) 202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口臭是指口内出气臭秽,使他人难以与其对语。是某些口腔疾病(口糜、口疮、龋齿)、鼻咽喉疾病(如鼻渊、乳蛾)和其他疾病(如肺痈、胃火、食滞)所致的一个症状。
  ①口腔疾病而致口臭
  【闻诊】病人张口时,口中发出臭秽之气。伴有牙痛或牙龈出血。
  【临床意义】多见于牙疳、龋齿或口腔不洁等。牙疳多由感受热邪或浊秽之气,而致牙跟腐烂,其腐肉败血就会散发出腐臭气味,令人难以接近。龋齿则是因食物残渣留于空洞的牙齿中,以致食物发酵腐败而散发出臭秽之气。口腔不洁往往是由不讲卫生,经常不刷牙、不漱口而致食物残渣腐败所致。
  【治法】应根据临床具体病证,选用相应的治法方药,同时还可到口腔专科治疗。
  ②其他疾患而致口臭
  【闻诊】口中出气臭秽异常,难以与人面对面谈活。
  【临床意义】此多为脏腑积热所致。历代医家对口臭的论述颇多,如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说:“口臭由五脏六腑不调,气上胸膈……蕴积胸膈之间而生于热,冲发于口,故令臭也。”早就指出了口臭是由脏腑积热所致。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口齿兼咽喉科·总论》说:“热胜则苦,寒胜则咸……劳郁则口臭。”认为劳倦、气郁可致口臭。明代李挺《医学入门·口病总论》说:“脾热则口甘或臭……口臭者,胃热也。”指出口臭是由千脾热和胃热所致。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说:“脾热则口甘或臭,《内经》言脾痀是也……宜泻黄散、三黄汤……虚火郁热蕴于胸胃之间,则口臭,宜加减甘露饮;或心劳味厚之人亦口臭,宜加减泻白散;或肺为火烁亦口臭,宜消风散。”指出口臭有脾热、肺热、心劳、虚火、郁热之不同。综上所述,结合现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我们认为口臭主要有以下几个证型:
  脾胃积热:多因饮食不节,酒食热毒蕴结化热,或过食辛辣之品,或五志化火,或由外感邪热内传阳明而成胃热,以致内热炽盛,胃火上炎而致口臭。
  宿食内停化火:多因暴饮暴食,过食伤脾,宿食停滞,腐臭之气上熏而致口臭。
  脾胃湿热:多由胃中湿热停滞,传导失常,浊气上泛而致口臭。
  肺热:多由外感邪热内伏于肺,或内伤诸火壅于肺,而致气血壅滞所为。
  肾阴虚火旺:多由肾之虚火上炎,口疮频发而致口臭。
  【治法】脾胃积热者,宜清泻脾胃积热,方用三黄泻心汤或清胃散,或泻黄散加减。
  宿食内停化火者,宜消食导滞佐以清热, 方用保和丸加咸。
  脾胃湿热者,宜清泻脾胃湿热,方用茵陈嵩汤加减。
  肺热者,宜清肺泻火,方用泻白散加黄芩、黄连等。
  肾阴虚火旺者,宜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
  此外,秦伯未在《中医临证备要》中指出:“经常口有秽气,用萤香煎汤,时时含漱。食韭蒜后口臭,清茶送服连翘末二钱, 或嚼黑枣数枚,能减。”


所发布的保健和养生信息搜集整理于网络、书籍,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受众因参照该信息进行保健、养生或作其他用途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医学资源分享交流微信公众号:
喜欢 (0)
[]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